北秦長安皇城中,元稹感覺自身籠罩在無邊的黑暗之中。

北涼大捷的訊息前腳剛傳回長安,元稹為此欣喜若狂,與趙有志圖謀誅殺元善之事彷彿即將功成。但是隨後一條噩耗傳來,駙馬趙有志班師途中暴斃而亡,讓元稹的心一下子跌落到了谷底。

趙有志身死的訊息傳到了長安,長清公主一日之間哭暈過去三次,朝野更是震動。

趙有志乃是韋智死後北秦第一名將,如今年方四十二就英年早逝,在此內憂外患之下,更是對北秦造成了嚴重的打擊。

誅殺元善的計劃因此流產,但是禍不單行。宇文至橫渡長江大敗而歸的訊息也傳回了長安,十萬大軍僅僅逃回來不到四千人,兩淮精銳因此基本喪失殆盡,更是讓北秦人心惶惶。

宇文至如今正跪在大殿中央,一言不發,元善和閔觀正為如何處置宇文至吵的不可開交。

“宇文至兵敗辱國,必須加以嚴懲,不然何以安定軍心?”閔觀此時厲色說道。對他而言,趁此機會解決宇文至,將會斷去元善臂膀。

元善則是沉聲說道:“勝敗乃兵家常事,宇文將軍中了韋然奸計方才落敗。況且定邊候為國立下大功,宇文將軍雖然兵敗,但是小懲即可,讓其戴罪立功,知恥後勇,況且神勇如當年韋智也曾有落敗之時!”

看著朝堂之上眾人吵做一團,元稹也是左右為難,只好將目光看下李泰。

忠勇侯李泰如今已是垂垂老者,看到元稹向自己投來的目光,李泰只好說道:“宇文將軍兵敗建康乃是不爭的實事,若是不懲處難以服眾。”

聽到李泰這話,閔觀面露喜色,元善則是臉色陰沉。但是隨後李泰話鋒一轉,又道:“但是如今正值用人之際,長清駙馬剛剛病故,若因此斬殺大將,也頗為不利,老臣建議,可將宇文將軍調離兩淮,就任幷州,防範山胡,同時由安定王元興就任兩淮總管,鎮守淮南。”

李泰此話可謂是滴水不漏,現在的幷州總管乃是李恪,但是李恪常年與山胡作戰不利,與其在幷州背鍋,不如將李恪調回,宇文至之前就一直就職幷州,如今剛好將其調出長安,遠離中樞。

兩淮之地如今兵力大減,不管是誰去接手都是燙手山芋,唯有宗室藩王前去方可。安定王元興也有一定能力,雖然進攻不足,但是防守有餘,此人又是元善堂兄,元善也不會有過多意見。

聽完李泰的話,元善和閔觀均點頭表示認可,紛紛表示:“臣附議。”

元稹點頭之後,隨後說道:“原幷州總管李恪,眾愛卿覺得如何安置?”

因為涉及到自己的兒子,李泰於是閉口不言。閔觀此時則是說道:“長清駙馬突然病故,左衛將軍空缺,可調李恪回長安任左衛將軍,負責長安防衛。”

李恪乃是元善的人,調李恪回長安負責長安防衛,就變相掌控了長安禁軍。

元善剛想出生反對,但是此時已經回到佇列中的宇文至突然拉了拉元善,元善頓時瞭然,趙有志死前曾遺言讓閔世元接替其的職位,閔世元乃是閔觀之子,如今閔觀自己提出讓李恪接任再好不過,畢竟父子不可分化,而李恪則不同。

“長清駙馬遺願由閔世元接任左衛將軍,如今調李恪接任,是否不妥?”元稹沉思片刻後,出言詢問道?

“陛下,犬子尚無寸功,不可擔當重任,還需歷練。如今河北之地飽受山胡侵擾,犬子可去鄴城輔助蒲王,已盡綿薄之力。”閔觀這時候終於亮劍了,蒲王元品日前已經就藩鄴城,李恪本身就失去了對幽州的控制權,如今讓閔世元前往幽州,既可以和蒲王拉近關係,又可制約宇文至。因為幷州之糧,時常需要從青州透過幽州轉運至幷州。

元善此時才算看透了閔觀的算計,但是已經無能為力,閔世元立下大功卻主要外調,遠離長安。元善自然無話可說,於是只好同意。

“長清駙馬為我朝立下大功,其子趙昭如今二十出頭,一直未曾入仕,都說將門虎子,朕有意令趙昭為尚書郎,入朝為官,眾卿覺得如何?”元稹一直視趙有志為老師,如今趙有志病故,他愛屋及烏,想要將趙昭引入權利中央。

“陛下聖明,微臣老聽犬子說趙昭有大才,此前趙駙馬怕外人非議不願讓其子入仕,如今駙馬已逝,其子理應任用。”說話之人正是韋然曾經的密友,陳長遠之父長林伯陳清。

見眾人都沒反對,此時便就此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