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之亂為人趁 第兩百零五章 姚芹略施反間計
章節報錯
姚芹乃是人精,敏銳的發現到了這一點,隨後便一直在軍中思量,如何分化阿史那達達和韓九兒之間的關係,如果讓他們兩人之間的聯絡切斷,對他下面的復仇計劃更加有利。
姚芹趁著晚上與阿史那達達飲酒的機會,對著阿史那達達有意無意的說道:“大汗可知,為何韓九兒也不贊成可汗屠戮東秦子民嗎?”
原來在昨天夜裡偷襲營壘的時候,韓九兒不願意自己的軍隊屠戮東秦子民,自然也不贊成阿史那達達屠戮子民,雙方之間還起了一些小爭執,幸好此行劫掠頗豐,阿史那達達方才作罷。
阿史那達達自然想知道原委,不由的說道:“姚先生還請明示。”
姚芹此刻緩緩道來:“不論我朝還是西朝,都同屬秦國,東秦和西秦均是北朝子民,西朝如今得可汗相助,消滅東朝指日可待,屆時幷州百姓不還是西朝的百姓,韓將軍自然要留個好名聲。”
阿史那達達聞言,看了眼遠處正在和軍中將士飲酒的韓九兒,不由的點了點頭。
“昔日秦國一統之時,那趙有志可是把塞外部落當成自己的練兵場,打的鬱久閭家族滿地跑,韓將軍如今威震邊陲,將來也定是要守衛北方的,到時候可汗還如何能輕易南下啊。”
姚芹一番推心置腹的話語,立刻就讓阿史那達達深以為然。
昔日北秦一統之時,山胡部落只敢趁著北秦和南齊動手之時,悄悄的劫掠一番邊陲,隨後悄然遠遁,就這樣還被趙有志按著頭追擊擊敗裡地,就差趕出草原了。
如今兩秦如此交好突厥,不過是看重了突厥手上的兵力,他日若是兩秦一統,哪裡還有突厥的好果子吃。
“姚先生所言極是,可是如今我們和這韓九兒一同南下,先生難道是讓我除掉他?”
姚芹連忙搖頭,如此事情可不能直接表態,萬一事情洩露,自己乃是浮萍,自然會被拉出去砍頭了事。
姚芹只是分析道:“越往南下,可汗不要讓自己的部眾為先鋒了,部落只是來打草谷的,並非是來攻城略地的,應該讓韓將軍的騎兵為先鋒,韓將軍的騎兵皆為精銳,突厥騎兵雖然驍勇,但是裝備不如西秦,打前鋒過於吃虧了。”
在姚芹的一番理性分析下,阿史那達達連連點頭,此時他自己內心一陣分析,也覺得姚芹所言確實極為正確,自己就這麼點人馬,別折損太多,屆時西秦調過頭打自己,可謂十分不妙了。
樊起回到雁門關之後,清點人數,帶了三萬大軍出關,折損約有四千餘人,一時之間頓時肉痛不已。
趙昭也是徹夜未眠,待到天明時分,看到樊起回城,立刻問道:“將軍,此事如何?”
樊起思索片刻,方才猶猶豫豫的說道:“突厥大軍不僅對營壘位置瞭如指掌,而且似乎對我也十分了解,我猜測是姚芹透露的,但是大軍設伏的時候,姚芹似乎又故意混淆視聽,讓我得以全身而退,姚芹極有可能是潛伏在突厥軍中。”
趙昭堅定的點了點頭,對樊起說道:“臨行之時,姚大人視死如歸,將妻兒老小託付於我,並非貪生怕死之輩,如此看來,定是韓九兒過於警覺,不似突厥人那般好騙,故而姚大人才要將這出戏演到底。”
樊起也是微微點頭,但是看著手下計程車兵,又說道:“此戰我死傷四千餘人,而且人困馬乏,如今突厥大軍正在南下劫掠,公子看是否還要依計行事。”
趙昭也是有點失去了頭緒,本來姚芹若是在入了雁門郡之後,是可以給自己通風報信的,但是如今既然離開不了突厥大軍,自然也無法給自己報信,那麼自己就無法從容的安排伏兵。
趙昭此刻也是看到了疲憊不堪的雁門士兵,沉吟後問道:“既然姚大人還在突厥軍中,定然還是要將突厥大軍引到代郡,伏擊地點不變,但是按照將軍的判斷,突厥大軍多久可以到谷中。”
樊起看著遠方,腦海中開始浮現突厥的人數和劫掠方式,以及現在所在的位置,最後咬牙說道:“短則三日,多則五日,但是若途中生變,末將就無法估量了。”
趙昭聽後,開始仔細研究起了輿圖,隨後下定決心說道:“晉陽之兵不可輕動,不然韓九兒定然會察覺,出發之前我就已經從上黨等地調兵至代郡以東,如今我率領部曲提前趕到代郡以東,眾人攜帶乾糧提前設伏,將軍大軍修整一日,便開始追擊突厥,突厥一路劫掠,行軍定然不快,將軍許敗不許勝,帶數千人即可,其餘人等修整兩日後,就開始啟程,如果天時地利都在我方,那麼必然能順利會師。”
樊起聽後,心中盤算了一番,覺得趙昭的辦法也的確是最好的了,當下便領命道:“公子放心,末將定然將賊軍引到包圍之中。”
與此同時,建康城外,由於蕭炬不宜遠行,故而由韋然帶著蕭業前往鐘山下祭奠蕭衡。
在繁瑣的祭祀大典之後,韋然便帶著蕭業準備回宮,途中看到建康城外的農田有大部分過於荒蕪,當下便心生疑慮,令人好生照看蕭業之後,自己這是帶著數人趕往了周邊的村落。
此時的南齊百姓看到官兵並不十分畏懼,因為在韋然的帶領之下,南齊大軍軍紀頗為嚴明,從不侵擾百姓。
韋然徑直來到一戶農戶家中,看到家中只有兩個老者和一個婦人,便開口道:“老人家,我想問一下,為什麼周邊耕田如此之多,但是卻又諸多土地未曾開墾呢?”
老者抬頭看了一眼韋然,隨後又看了眼韋然身後的甲士,便知道來人定是大人物。
老者頓時不知如何言語,韋然此時遞上了一塊銀子:“老先生但說無妨。”
老者此時嘆了口氣說道:“朝廷連年大戰,內戰頻發,適齡男子都應徵入伍了。我們村中本來有兩百多個壯年男子,結果只回來二十多個,耕地自然無法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