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王之亂正酣時 第一百四十二章 襄陽之戰終結束(第1/3頁)
章節報錯
宛城通往襄樊的必經之路上,王顯已經連夜率軍在此埋伏北秦大軍。
但是等了許久,都未看見北秦大軍而來,這讓王顯不由的心中疑惑,難道是自己判斷失誤了不成。
而此時的北秦大軍也是叫苦不迭,放著大路不走,卻需要翻山越嶺,步兵先行,騎兵原地待命。
宇文至趁著夜色將訊息放了出去,隨後侍從沿小路一路向北,終於追上了北秦的先鋒部隊。
北秦先鋒拓跋遠得到訊息後,立刻通知給了宛城主將,濮陽王元弋,元弋則是聽取了宇文及的意見,不走大路,步兵走山路馳援襄陽。
雖然元弋對宇文至這個新晉紅人頗為不屑,但是無奈宇文至背靠元善這座大山,元弋雖然也是北秦宗室,但是在朝內的影響力還是遠不及宇文至,故而只能抱著元善大腿換來了這宛城主將的位置。
北秦和南齊大軍鬼使神差般的就此錯過,王顯等到天明都沒等到北秦軍隊,派出的探子一直到十里外都沒有任何蹤影,王顯只好無奈的嘆息一聲,隨後撤軍。
畢竟王顯也不敢在此處久留,畢竟糧草輜重皆在襄陽以南,自己輕裝簡行,若是遇到什麼岔子,自己則悔之晚矣。
杜炯則是率軍死盯襄陽城,隨後一邊密切關注北方的動向,王顯率軍兩萬前去伏擊北秦主力,雖然人少打人多,但是佔據地形優勢理應不會有失。
就在此時,北秦大軍已經突發齊兵趕到了襄陽城外,杜炯大軍猝不及防,被元弋手下先鋒拓跋遠從側面開始衝擊陣型。
南齊大軍此時的狀態只是圍而不攻,待擊潰援軍,則襄陽不攻自潰。
故而在眾將士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南齊軍陣瞬間就被衝散,而在另一側的陳抗見狀,急忙引軍支援杜炯。
雙方士兵在襄陽城下展開激戰,城上的宇文至見狀,急忙令袁儀率軍從北門殺出,一同夾擊齊軍。
袁儀雖然草包,但是此刻也看出南齊大軍陣型散亂,步卒慌亂,並且主將不在,群龍無首,故而並未遲疑,引軍殺出。
身後突然被襄陽守軍襲擊,一時之間前來支援的陳抗也進退失據,齊軍陣腳徹底崩亂。
杜炯此時衝鋒在前,率精銳死死的擋住了拓跋遠的進攻,隨後讓陳抗趕緊組織有序撤退。
隨後杜炯就帶著五千士卒拼命的拖住了拓跋遠的北秦精銳。
拓跋遠見來將氣宇軒昂,指揮軍陣進退有度,也不由的起了愛才之心,放話道:“這位南齊將軍,不如投降我大秦,不要在徒勞掙扎了。”
回應拓跋遠的只是一聲冷哼,還有杜炯的一箭。
距離甚遠,這箭並不能威脅到拓跋遠,更多的只是表達杜炯的憤怒之情。
隨著身邊的人越打越少,杜炯逐漸陷入絕望之中。
此時陳抗已經帶領大軍撤出了戰場,宇文至雖然令軍追擊,但是畢竟襄陽城內士兵不多,無法進行有效的追擊。
逃出生天的陳抗並沒有劫後餘生的喜悅,反而想收攏部眾再殺回去解救杜炯。
但是已經被殺破了膽的南齊將士,卻沒有幾人還能拿起武器,眼看沒有辦法,陳抗只能領兵向義陽撤退。
杜炯被三萬餘人圍在戰場中央,拓跋遠用戰車逐步向杜炯逼近,很快杜炯所部還站著的兩千餘人被圍在狹小的空間裡,幾乎動彈不得。
宇文至見狀忍不住喝彩,說道:“拓跋遠真不愧是遼東拓跋家的傳人,昔日北燕太原王用兵想來也不過如此。”
司馬臨海看著拓跋遠的身姿,並未和宇文至一般,只是敷衍的說道:“王顯主力都不在,圍城的基本都是新兵,拓跋遠這杖看似打的漂亮,其實不過爾爾,畢竟宛城駐紮的都是大秦精銳,常年和宋無為的襄樊精銳作戰,只能說袁儀是個草包,帶著襄樊精銳去前線居然能被韋然的新招募之兵打到逃跑。”
此話一出,宇文至一想也是如此,便也不再多言。
此時杜炯看到拓跋遠用囚籠戰法,內心反而一鬆。說明陳抗已經率人撤退而出了。
他本就是江陵一個偏將,陳抗乃是主將,偏將為主將而死乃是亙古不變的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