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關羽令周倉往臥牛山搬兵接應,卻見周倉敗陣受傷,問其何故?

周倉說出原委,關羽大驚,裴元紹武藝也曾見過,能一槍將其斃命,絕非平庸之輩。

劉備忙問此人相貌特徵,周倉說了此人相貌及使用武器,劉備認定是趙雲趙子龍,遂與關羽帶眾人來到臥牛山下,令周倉叫山。

須臾,只見一將全副披掛,威風凜凜,氣宇昂揚,持槍躍馬,引眾下山。

劉備出馬,揮鞭大叫:“來將莫非子龍嗎?”

那將見了劉備,滾鞍下馬,拜伏道旁。

劉備、關羽一見果然是趙雲,急忙下馬相見,問其怎麼來到這裡?

趙雲說:“自與使君相別,聞家兄病喪,便辭別公孫瓚回奔兄喪。後聞公孫瓚不聽人勸,兵敗自焚。袁紹屢次召我前往。我一直覺得袁紹並非用人之人,不欲為伍。想起與使君相見相慕情誼,欲往徐州投奔使君,又聞徐州失守,使君在袁紹處,雲長歸了曹操。想往河北尋找使君,又恐袁紹見怪,無奈就到太行山尋找師傅天尊真人,告知此事。師傅告我;‘近聞劉玄德被認皇叔,桃園兄弟徐州失散,張益德在綸城,可前往,必能與皇叔相見’。吾遵師命往綸城,經此山適遇裴元紹下山奪我馬匹,因此將其斬殺,藉此安身,幸遇使君,若得相隨,大慰平生,雖肝腦塗地,也無恨矣!”

劉備大喜,遂與關羽、趙雲並馬率眾趕往綸城。

途中,關羽問趙雲:“子龍言及師傅天尊真人,莫非是人稱當代元始的童蒙前輩?”

趙雲說:“正是。雲長何以知之?”

關羽說:“童蒙、童淵孿生兄弟,一道一僧。兄天尊真人童蒙,人稱當代元始;弟寶雲禪師童淵,人稱在世古佛,皆天下武術名士,難怪子龍武藝如此高強。”

趙雲這才講述了一段拜師學藝的往事。

趙雲父親趙顓,字儒文,乃戰國名將趙奢之後。

昔年,因趙奢之子趙括紙上談兵,致令長平一戰,四十萬趙軍被秦將白起坑殺,趙氏引以為恥,故後裔子孫棄武從文,不問兵事。

那趙顓世代書香門第,精研孔孟聖賢之書,家道頗殷,平時修橋補路,扶危濟困,冬施棉衣,夏施湯藥,人稱其德。

有一天,十二歲的趙雲正與幾個少兒一起玩耍,偶遇當代元始天尊真人童蒙為避禍出家,雲遊天下,遍歷名山大川。

行至常山真定府地界,童蒙見趙雲骨骼清奇,知是天縱練武奇才,遂生收錄為徒之念,便帶趙雲徑直至趙府造訪。

趙顓聞聽天尊真人慾收趙雲為徒,遂婉言謝絕:“吾家世代書香,早已無人習武,哪有練武奇才?”

天尊真人說:“目今朝廷黯弱,紛亂四起。只有文武兼備之才,方可為國立功,怎能獨自窮經皓首,而成書蛀哉!吾觀此兒骨骼奇佳,若加調教。必為當世名將。”

趙顓仍不允諾,入內把天尊真人所說當成笑話說給夫人。

夫人聞言大驚:“夫君有所不知,可記得此兒降生之時,天顯異象嗎?”

趙顓說:“此兒生時,紅光罩院,異香撲鼻,吾乃知其必成大器,故以詩書禮義教之。此兒冰雪聰明,已有小成,正盼其以殷家道,怎不記得?”

夫人說:“夫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昔吾等為求麟兒,拜佛求神,終不可得。後夜夢一金甲天神,自稱顯聖真君,言投托吾家,當為世之名將,故而有孕。原只道夢中所思,故未告知夫君,請勿怪罪!”

趙顓一聽,想此子因生肖逢辰,故取名趙雲,表字子龍,果應天尊真人所言,遂擇吉日,備三牲,祭天地,告宗祖,令趙雲三跪九叩,拜當代元始天尊真人為師。

天尊真人收得佳徒,心中甚喜,帶趙雲隱入太行山中,悉心授藝。

古來學武之道,師父只能傳授招式身法、變化運用及訣竅秘籍,而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全憑個人資質悟性。

故徒雖從名師而後始有大成,師亦擇賢徒而後終得大顯。

那趙雲骨骼清奇,乃練武奇才,再加上聰明絕頂,勤奮異常,冬練三九,夏練三伏。

倏忽九載,直習得弓馬步箭,樣樣精通,文韜武略,爐火純青,悉得天尊真人真傳。

時逢天下紛擾,天尊真人見趙雲武藝精湛,便帶他下山,遍尋人稱在世古佛的寶雲禪師童淵,商議讓趙雲出道,保國安民之事。

正遇寰宇一刀麴義、天馬行空蔡陽二人聯手向童淵尋仇,童淵受傷。

天尊真人童蒙與趙雲合力逐退二人,救下寶雲禪師童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