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平二年(一九五年)七月,張濟收拾車駕,派遣舊日御林軍數百,持戟護送天子及公卿起駕東歸。

李傕引兵出屯池陽(今陝西涇陽縣境內),張濟與楊定隨行護送。

從此,漢獻帝劉協及其隨從,踏上了漫漫東歸之路。

天子車駕晚上到了霸陵(漢文帝劉恆陵寢,今西安東郊白鹿原東北),侍從官員與衛士都飢餓不堪,張濟根據各人官職大小,分別給予飲食。

郭汜中途改變想法,派遣自己的黨羽夏育、高碩等將領脅迫天子回郿。

楊定、董承知悉郭汜反悔,率軍大破夏育等,斬首五千級。

郭汜失去依靠而逃奔南山依附李傕。

天子車駕繼續東行至弘農郡華陰(今陝西渭南華陰縣),後面郭汜引軍又追殺過來。

正在危難之際,一通鼓響,山後閃出一彪軍馬,當先一面大旗,上書“大漢楊奉”四字。

因楊奉當年曾參加過白波領導的黃巾起義,郭汜出陣大罵楊奉“反賊”。

旗下楊奉大怒:“既然同意和解,又來追殺天子。吾前來護駕,定當誅殺反賊。”

郭汜部將崔勇出馬直奔楊奉,徐晃從後閃出,縱馬掄斧,直取崔勇,只一合便把崔勇劈於馬下。

楊奉乘勢掩殺,郭汜敗退二十餘里。

楊奉引徐晃拜見皇上,護駕至華陰駐蹕。

是夜,駐守此地的寧輯將軍段煨前來迎接,具食上獻皇上飲膳,並且準備好了行宮,想讓獻帝去他的營地。

段煨字忠明,武威郡(今甘肅武威)人。

董卓挾天子西遷長安,沿途佈防,命令段煨屯兵華陰。

段煨在華陰時候,勤修農業事業,不擄掠百姓,百姓得以安樂。

段煨原來與護送乘輿的楊定有些隔閡,故迎天子車駕時見楊定在旁,不敢下馬,只在馬上作揖施禮。

侍中種輯素與楊定關係密切,乘機鑽了空子,說“段煨想造反”。

劉協說:“段煨來歡迎我們,怎麼說他是在造反?”

種輯說:“他迎不至界,拜不下馬,臉色大變,必有異心”。

司徒趙溫等極力辯解:“段煨根本不會造反,我們敢拿自己的頭來擔保。車駕可以住在他的軍營。”

董承、楊定都在煽動:“郭汜今率領七百騎兵入煨營。”

劉協信以為真,遂露宿於道南,就寢楊奉營中。

楊定請獻帝下詔攻打段煨,獻帝拒不下詔。

楊定便徑直帶兵攻打段煨營地,十多天攻不下來,而段煨還是照常供應膳食,侍奉百官,終無二心。

張濟素與楊奉不睦,今見郭汜反悔追殺,恐怕懷疑自己使詐,乘夜自回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