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董卓跋扈施淫威 王允巧計除奸賊(第1/3頁)
章節報錯
卻說董卓在長安聞知孫堅已死,其長子孫策只有十七歲,如去一塊心病,更加肆無忌憚,出入乘坐青蓋金華車,爪畫兩轓,時人號曰“竿摩車”。
董卓為太師,又封其弟董旻為左將軍,侄子董璜為侍中、中軍校尉,宗族內外都入朝為官。
公卿大臣拜見董卓時,都要下車跪拜,而董卓不需回禮。朝廷各要職部門(如尚書)都要到董卓的太師府彙報工作。幕僚討好董卓,提出可比姜尚(字子牙)稱“尚父”。
董卓問蔡邕此事如何?
蔡邕勸說:“昔武王受命,姜尚以師輔佐周室討伐無道,因此受到天下人尊重稱為尚父。今太師功德雖然卓絕,還是要等到平定關東叛亂,返回東都洛陽後再議論為好,”董卓才止。
京師地震,董卓又問蔡邕原因。蔡邕說:“地動是因為陰氣太盛,大臣超越制度限制所造成的。太師乘坐青蓋車,朝野上下,親信遠臣,都認為不大合適。”董卓這才改乘金華皂蓋車。
董卓表面上看重蔡邕的才學,十分厚待,每次有宴會,都會令蔡邕彈琴、主持,蔡邕都會努力匡正董卓的言行,而董卓卻很少採納,蔡邕也覺得非常遺憾。
礙於蔡邕的名望,董卓雖然在形式上作了一些調整,但由於權慾薰心,欲壑難平,依然是我行我素,飛揚跋扈,濫施淫威,絲毫不知收斂。
董氏宗族,不分長幼,皆封列侯,侍妾懷抱幼小孩童都被封為侯爵,孫女董白,年尚幼小,情竇未開,卻被封為渭陽君,並在長安城東二百六十里自己的封地郿(今陝西郿縣)修築與長安相似的塢堡,讓孫女董白乘坐軒金華青蓋車,叫都尉、中郎將、刺史等二千石以上在郿塢官吏前簇後擁,顯擺威風。
郿塢裡面存放大量搜刮來的財物,並有三十年糧食儲備,董卓自己說:“我平定關東,成功,即雄踞天下;失敗,守在郿塢足以養老。”
董卓來往長安,或半月一回,或一月一回,公卿都在橫門外候送。
董卓經常在路邊設帳,與迎送公卿相聚共飲。當年征討西北邊章、韓遂叛亂,董卓為前將軍,皇甫嵩為左將軍,不相上下。後來朝廷封董卓為少府、幷州牧,所屬兵馬歸屬皇甫嵩,董卓不交兵馬,懷恨在心。
現在董卓為太師,皇甫嵩為御史中丞,跪拜董卓車下。董卓問:“真服從我嗎?”
皇甫嵩說:“過去我與明公都是鴻鵠,沒想到明公今天變成鳳凰啦。”
“要是早服氣,今天就可以不跪拜。”董卓笑了笑,拉著皇甫嵩的手問:“真的害怕我嗎?”
皇甫嵩說:“明公以德輔佐朝廷,大家都來慶幸,沒有什麼可怕的;如果用淫威酷刑彰顯權勢,天下人都會害怕,何況我呢?”董卓默然,遂與皇甫嵩和解。
有一天,董卓去郿塢,公卿大臣到長安城橫門外送行。董卓設宴款待眾人,卻在宴席上將數百名誘降來的北地叛軍士兵虐殺,有的被斷手足,有的被挖眼睛,有的被割舌頭,有的被蒸煮,哀嚎之聲震天。參加宴會眾人嚇得勺子、筷子都掉了,而董卓卻飲食自若。
又有一天,太史令望氣,說不久會有大臣被誅殺。董卓害怕預言會應驗在自己身上,想起衛尉張溫曾與自己不和,便指使人誣陷其與袁術勾結,將張溫抓到長安,在集市上活活鞭死。所屬將領言語稍有冒犯,董卓馬上就會將其當場處死,又以叛逆罪名誅殺了一批關中舊族。
董卓在長安執政期間,毀壞在市場流通的五銖錢,再加上從洛陽及長安兩地收繳的銅人等各種銅製品,用來鑄造小錢。這種小錢製作非常粗糙,甚至沒有輪廓和文字,百姓都不願意使用,最終導致市場紊亂,物價飛漲。
董卓還讓司隸校尉劉囂抓捕“為子不孝,為臣不忠,為吏不清,為弟不順”之人,統統以死刑加沒收全部財產的方式懲辦,結果引發大量的冤案。
董卓法令苛酷,淫刑殘暴,被誣陷冤死者無數,朝野上下怨聲載道。
鄧盛所派兩名追蹤董卓行蹤的壯士一直沒有機會靠近董卓,今見百姓嗷嗷叫叫怨恨董卓,便作《董逃》歌,又作童謠:“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猶不生”和“白馬馳千里,兩口吃一草”,叫兒童歌唱,四處傳播。
以王允為首的忠於漢室的公卿大臣對董卓的所作所為早已不滿,見時機到來,積極密謀刺殺董卓計劃。
且說王允,字子師,太原郡祁(今山西祁縣)人。自小天資聰穎,獨具慧質,飽讀詩書,泛閱經傳,少年時就被稱為滿腹經綸、學富五車的才子。
王允還崇慕衛青、霍去病威猛氣度,堅持習武強身,頗具武略,十九歲被推舉為郡吏。當地有一個叫趙津的小黃門,依仗自己兒子是朝廷當權宦官,便橫行霸道,為所欲為。王允對衙吏說:“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如此為非作歹,貪贓枉法,應格殺勿論!”隨即下令逮捕趙津,並將其解押東市,斬首示眾,以慰民心。
百姓個個拍手叫好,紛紛前往王允所在官署,感謝慰問,稱是為民作主、不畏強暴的父母官。王允首次經受世事的考驗,並贏得眾人的稱讚和擁護,由衷感到高興,更堅定了秉公為官的信心。
與王允同郡同鄉一個名叫路佛的遊混無賴,既無學識,又無德行,仗著家裡有錢,向太守王球行賄求官。
王球見錢眼開,收下路佛賄賂,許為補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