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第1/2頁)
章節報錯
幽谷別府名字好聽,只不過是陳家在鄉間建的一個破山莊,僅僅只有幾間木屋罷了,目的只是為了方便收租,卻是陳秋銘平常最喜歡的去處。
老僕卻阻攔道:“公子,江湖人心險惡,此人是正是邪還不知道,帶回去福禍難料,既然已經救活,不如就此放下,我們從速離開,以免陷入江湖紛爭。”
陳秋銘好不容易“逮”到一個高手,怎麼會輕易放過,說道:“李叔,江湖險惡我知道,但我僅僅是想拜師學藝,對他又造不成威脅,怎麼會謀害我這個救命恩人呢?將馬車拉過來,我們先將他帶到幽谷別府再說。”
老僕無奈,只能照做。
薛洋將二人的對話聽得一清二楚,卻依然裝作神志不清的模樣,任憑二人將自己抬上馬車,一動也不動。
老僕在前面駕車,陳秋銘和薛洋在車廂內,這對傳奇師徒,因緣際會之下,自此結下不解之緣。
幽谷別府坐落在一個山谷,旁邊不僅有一條瀑布,還有一條小溪,風景秀麗,但沒有陳家之人在此居住,只有幾名下人在此打理。
陳秋銘和老僕帶著依舊“昏迷不醒”的薛洋來到此處,乾脆就此住下。
陳秋銘和老僕都不懂什麼醫術,只是喂點米粥給薛洋,為了給“病人”增加點營養,陳秋銘還親自下廚給薛洋弄了點雞蛋羹。
三日之後的清晨,薛洋將傷勢暗自治療得差不多了,自動醒來,在院子裡等待陳秋銘。
陳秋銘正好起床過來看他,見狀大喜,急忙說道:“高手你醒了?感覺如何?”
薛洋仔細盯著陳秋銘看了看,抱拳說道:“感謝小哥救命之恩,薛洋銘記在心。”
陳秋銘故意驚訝道:“光銘記在心麼?有道是‘滴水之恩、湧泉相報’,何況我這還是救命之恩,你不想著怎麼報答一下?”
薛洋好笑地看著陳秋銘,說道:“說救命之恩也不為過,說說看,你想要某如何報答?”
陳秋銘直言不諱:“很簡單,請高手收我做徒弟,教授我武藝,讓我成為一名高手,就算報答我的救命之恩,如何?”
薛洋突然哈哈大笑,這幾天,他將陳秋銘的心思摸得一清二楚,卻沒想到陳秋銘會如此直白相告,甚至還拿救命之恩相威脅,種種行為,倒是頗對他的胃口。
對於陳秋銘的情況,薛洋一眼就能看穿,基礎不錯,根骨上佳,是個練武的料子,就是不知道悟性和心性如何。
花間派一向是一脈單傳,自己至今還未收徒,一是未找到良才璞玉,二是自信還有大把的時間可用,但經過前幾天的生死危機,收徒這件事,必須要開始謀劃了,否則花間派要是在自己手裡斷了傳承,那自己豈不成了師門罪人?
想了想,薛洋說道:“收你為徒先不著急,我可先傳你一門掌法,一套輕功身法,你若是練得好,我再考慮收不收你為徒。”
陳秋銘狂喜,直接“撲通”一聲跪下,磕了三個響頭,喊道:“師傅!”
管他怎樣,先定下師徒名分再說。
薛洋示意陳秋銘站起來,看了一眼院子的角落,說道:“練武不僅要勤奮,還要看天分,你要是沒有天賦,你就算喊我一百聲師傅,磕一千個頭,我也不會手你為徒,就看你我有沒有師徒緣分了。”
話閉,薛洋開始傳授陳秋銘《散手十三撲》和《蕩雁功》,這兩門都不是花間派的武功,而是薛洋開始闖蕩江湖後,自創的功法,也頗為高明,想要學成,未必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令薛洋驚訝的是,陳秋銘的天賦居然十分了得,短短十幾天的時間,居然將兩門功夫練得有模有樣,尤其是《蕩雁功》,居然練到小有成就,儘管沒有深厚的內力支撐,但卻能輕鬆在空中換氣,輾轉騰挪。
這天,薛洋看完陳秋銘練完輕功後問道:“秋銘,我見你將大部分時間都用來練習《蕩雁功》,為何你偏愛輕功身法呢?”
陳秋銘一副理所當然地說道:“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跑,輕功不好怎麼逃命?”
薛洋這些天跟陳秋銘接觸下來,發現此子很多想法都天馬行空,甚至有些離經叛道,簡直是為聖門量身定做的傳人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