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八章 張松糾結(第1/2頁)
章節報錯
不過張松對袁熙說的考核很是吃驚,遂問道:“不知大將軍為何考核,被考的又是何人?”
袁熙笑盈盈的拉著他的手一起走,邊走邊介紹道:“這座群賢館是河北招募士人所用,凡是自認有才華的,無論是六經還是實務,都可以來此報名,集中考核,過關者授予職位,不看身份地位,只看品德和才華。”
袁熙才不會學曹操唯才是舉,品德是他要抓緊的,為官者若是無德,才華越高危害越大,這一點他在後世那些無良專家身上見過太多了。
張松一聽這話,吃驚的望向他道:“黔首也能任職?”
袁熙鄭重的點頭道:“熙雖出身高門,但覺的不一定高門才能出貴子,往上數代,我汝南袁家何嘗是高門,不過是祖宗功勳後人享福罷了,怎敢看不起百姓,是他們養了我們這些高門大戶啊!”
這話要是別人講,張松能啐他一臉,大漢一向講究門第,別說百姓,就是寒門都很難當官。
可這話是袁熙講的,誰敢反駁,人家才是眼下大漢最高的門第,恐怕連皇室都不如袁家了。
而且袁熙這話也沒毛病,漢高祖不過是一個亭長,他汝南袁家出自陳郡袁氏,祖上也不過是個為劉邦出謀劃策的儒生,哪有什麼門第可言。
直到漢武帝時,袁家出了一個袁幹,因為戰功被封侯,袁家才開始進入世家行列。
因此誰的祖宗都不是高門大戶,只是在正確的世間,幹了正確的選擇發達起來的罷了。
當晚張松在館驛睡不著,翻來覆去的思考著白天所見,袁熙帶著他看了考核後,又帶著她去燕京城裡隨處看看。
一幅幅民生的場景在他面前浮現,孩子臉上的笑容裝不了,老人安詳的休憩,婦人忙碌的操持,好一派和諧的景象。
這種景象讓他想到兩個字,“盛世”。
“袁顯奕究竟要幹什麼?”
這是張松眼下最關心的問題,河北的富足他有一點心理準備,但沒有這麼深切的體會。
可見識之後他不禁懷疑,袁熙既然能把河北治理的這麼好,那為何還要拋棄門第觀念。
要知道這事一旦傳出去,河北勢力是會受到抵制和衝擊的。
大漢的門第觀念根深蒂固,不是那麼容易消除的,別看曹操舉賢令說得好聽,你看看他麾下的重臣,有幾個不是世家豪門出身。
戲志才不是,但早就死了,郭嘉算寒門,可也死了,除了這兩人外,程昱算是寒門,但也是青州地主家族出身。
至於荀彧、荀攸,那可是大漢頂級世家,陳群不算世家,但潁川陳家已經被世人看做世家。
而那些大將,曹家和夏侯家是他本家,張遼是幷州豪強聶家的後人,李典是山東豪強,叔侄兩都是曹操的大將。
于禁是泰山郡豪強,跟隨鮑信起兵打黃巾軍的,樂進是東郡衛國豪強,真是沒有一個是平民出身的。
至於後來的司馬家篡魏,說白了還是世家大族對曹氏這種新生貴族的反正,不然為何曹魏的臣子幾乎都支援司馬懿。
後世的人很難理解,為何明明武力強盛了,庶民還是無法翻身。
其實後世也一樣,只是隱藏的深罷了,農民的兒子跟權貴的兒子能是一道起跑線嗎?想得美。
檔案上的三代履歷,就是一道挑選的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