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幹在見完曹休後回到廣平城,先向曹操彙報道:“主公,文烈很好,袁顯奕並未虧待他,除了不自由外,跟平常家居一樣。”

曹操擺擺手道:“在事情沒定之前,我不擔心文烈的安全,本初兄那三子跟我家那幾個大的從小就一起玩鬧,說說他的條件吧。”

蔣幹一想,才知道自己白擔心了,袁紹和曹操可以說是好友,一起扛過槍,一起票那什麼,一起讀過書。

人生摯友中該有的事,他們全都一起幹過,他兩的子女,年歲相差不大的自然是發小長大的。

曹操家世不如袁紹,但兩人年輕時性情相投,而且袁紹年輕時其實也是惹禍精,曾被他叔父罵過,袁家要毀在他手裡。

這兩人加上袁術,其實很像後世的憤青,看不慣朝廷腐敗,袁紹仗著袁家的權勢,救下不少黨錮之禍的名士。

這才是他後來一呼百應的依仗,天下士人欠他人情的太多了,也是曹操對他忌憚的最大原因。

“袁顯奕要張郃、高覽。”

蔣幹說出的袁熙的條件,大堂上一陣吸氣聲,張郃不在這可高覽在,一聽這話整個人都懵了。

曹操皺眉道:“顯奕要他們幹嘛?某豈能殺投誠之人換取自家子侄。”

“不是的主公,他說的是要回兩位將軍,當年之事並非他兩的錯,只是形勢所迫罷了。”

蔣幹還真是實誠君子,把這話都說出來了,高覽一張臉“刷”一下白了,連忙高聲大叫道:“主公,高覽絕無二心!”

曹操哈哈大笑道:“志遠勿需解釋,某焉能不信你跟儁乂,顯奕這小子是想借刀殺人罷了。”(高覽表字正史裡查不到,網上有叫敬志但不知出處,作者按字義自己起的表字,古人表字原本就是名的延伸或表述。)

不得不說袁熙還是太嫩,以為自己有後世的知識就有些飄了,跟曹操這種人玩心機,不是大政治家出身的,幾乎是包輸的。

僅僅一句話,就讓高覽對袁熙生出憤恨之心,的確,他越是強調張郃、高覽,越讓人家覺的你是在借刀殺人。

當然他的確有此意,本著能要回來最好,要不回來也能讓曹操生出猜忌之心,歷史知識告訴他曹操多疑啊。

幾天後蔣幹再次去癭陶,這次帶來的訊息是曹操想跟他當面談,不知他敢不敢去。

辛毗一聽就勸道:“二公子不能去,曹孟德從不講信義,還是謹慎為好。”

逢紀馬上反駁道:“不去就是示弱,主公豈能讓人輕看,做好防範就是,我看曹操未必敢冒天下之大不韙。”

袁譚、袁尚的交權,他兩身邊的謀士也來到袁熙這,講道理,袁紹這些老臣實力其實一點都不弱。

最大的問題是兩邊不對付,這不是袁譚、袁尚開始的,而是在袁紹時就這樣了。

這要說到袁紹的謀士分為兩大集團,河北集團和潁川集團,雙方爭鬥不是為了別的,就是地域之爭引起的利益之爭。

郭圖、辛評、辛毗是潁川人,審配、逢紀是冀州人,你要說他們沒本事,那完全是汙衊。

辛毗投靠曹操後,同樣被重用,至於荀彧分析審配等人,那完全是因為他們內部不合後,有了破綻讓人家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