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輪進攻的失敗,當然不會讓謝成退縮。

準確說是皇太孫不會退縮。

實際上皇太孫正躊躇滿志,準備藉助這場戰爭展現自己的武德。

畢竟他是代表武將集團的。

他要展現出軍事上的才能,讓人們看看,不僅僅他四叔是戰神,他也一樣所向無敵,這是他證明自己的最好機會,而且神機營也是他主要負責訓練,全部都是最新式武器,代表著大明軍事改革的成果,也是未來明軍的可以說樣板,這種情況下更要趁機檢驗。

所以對天井關的進攻繼續,前方缺什麼就補什麼。

要更重型火炮?

配上!

兩斤炮彈打不動城牆,那就鑄造六斤炮彈的……

當然,六斤炮彈的運不上去。

天井關的青壯能把實際上相當於六磅炮的大炮運上去,是因為天井關本來就是最後的防線,過了天井關再走十幾裡相對好走的山路,就走出太行陘了。但從南邊山外到天井關則是幾十裡難走的多的山路,其間類似天井關的險要之地還有好幾個,比如碗子城,孟良寨等,從北向南到天井關容易,從南向北到天井關,想把重炮運上去,至少目前來講根本不可能做到。

不過這並不難解決。

上臼炮唄!

“這一仗讓大明戰爭技術水平直接跨越了兩百年啊!”

觀戰中的楊豐感慨著。

現在這場攻防戰真的讓大明軍事技術跨越最少兩百年,因為皇太孫把臼炮開花彈都用上了。

一門門打九斤開花彈的青銅臼炮在麻袋堆起的炮壘後面,向著天井關的山頭髮射炮彈,這些炮彈在關城內不斷炸開,雖然威力有限,但卻將整個山頭籠罩在黑煙中,看上去彷彿整個山頭在燃燒。

偶爾還有引信燃燒過快的炮彈如同禮花在天空炸開。

“他們這是在做什麼?”

張纓疑惑地說道。

她在看山頭上。

在望遠鏡的視野中可以看到那些守軍正在挖掘壕溝。

好吧,他們是在挖戰壕。

開花彈其實很難打到城牆上,畢竟就那麼窄一道石頭城牆,這時候臼炮幾乎沒有任何精度,能把炮彈打進城內就很好了,不能指望它們命中幾米寬的城牆。而十二磅臼炮開花彈那點威力,其實就是個現代手雷,這還是楊豐給他們改造火藥配方,而且裡面加了白糖的,但落在城牆下依然毫無殺傷力了。它們真正的作用是對城內進行打擊,也就是那些居高臨下射擊的速射炮,後者的炮手,運輸彈藥的青壯,全都暴露在開花彈的殺傷範圍中,而一旦它們引燃火藥桶就能收穫大量殺傷。

但守軍居然無師自通地學會了用壕溝來對付這個。

關城內的山頭是土山。

他們迅速分散開速射炮,然後挖掘壕溝以運輸彈藥。

至於彈藥來源……

寧山衛就有軍火庫,那些軍戶既然參戰,當然把軍火庫開啟,而且後方還在繼續生產當中,明軍各地的衛都有配套軍火製造體系,造火藥的工匠並不缺,甚至山西這種可以說武德充沛的地方,民間都有不少會製造火藥的工匠。

雖然他們的原料不可能充足,但至少短時間內還不至於斷了。

“這才是百戰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