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時辰後。

陽曲縣衙。

“縣太爺,晉王無道,三晉百姓無不苦其荼毒,如今不過就是想請你作證,一同奏明貴國皇帝陛下,移晉藩出山西。

這也是你的職責所在。

你這推三阻四是何道理?

身為陽曲知縣,知晉王不法而不舉,知百姓所苦而不奏,難道這就是你代天牧民之所為?今日連楊某一個外人,都能為山西百姓出頭,你一個本地父母官,反而畏首畏尾,你對得起陽曲百姓,對得起貴國皇帝?

對得起你所學聖賢之道?”

楊大使坐在縣衙門前,義正辭嚴地呵斥著面前卑躬屈膝的知縣。

太原府城所在地是陽曲縣。

至於太原縣,這時候反而在西南四十里外的汾河西邊。

也就是古晉陽城。

只不過被宋滅北漢後毀掉了。

所以倒黴的陽曲知縣,就成了他禍害的第一個目標,帶著幾萬青壯突然揮舞斧頭湧入太原城的楊大使,沒去晉王府門外跳斧頭舞,反而轉頭去走迎澤門進城然後直奔陽曲縣。當陽曲知縣匆忙出來迎接時候,卻是一幫儒生舉著萬民書,請楊大使上奏皇帝陛下,萬民書上列舉了晉王的一系列罪行,洋洋灑灑一大堆。而最終的結論當然是三晉大地一片哀鴻,再這樣下去國將不國,求皇帝陛下垂憐,給三晉百姓條生路,移晉藩出山西,山西百姓將永世感念皇恩浩蕩。

這萬民書……

楊大使當然接了!

但楊大使終究外人,此事還得山西的地方官作證才行。

“縣尊,求縣尊為民做主啊!”

“縣尊,您就在這萬民書上簽名吧!”

……

然後周圍無數百姓哭著。

當然,哭的的確是真情實意。

畢竟驅逐晉藩是山西百姓一致的心意。

他們中間的知縣欲哭無淚。

“籤不籤?”

楊大使一指萬民書。

幾個地方耆老趕緊捧著萬民書湊到知縣面前,這些老東西的膽子都很大,畢竟他們的年齡很多都已經超出了一般罪行的處置範圍。

像年過八十的,基本上就可以肆無忌憚了。

年過九十……

有能力殺人都沒事。

另一個耆老則遞上筆。

“縣尊,你就簽了吧!”

他語重心長地說道。

知縣顫巍巍接過筆,就像看賣身契般看著萬民書……

突然他把筆一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