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五章 再造山河?奇觀誤國?(第1/4頁)
章節報錯
鳳陽。
“這是目前的黃河,這是杜充掘開李固渡之前的黃河,只要黃河還在奪淮,那麼我們就必須面對河南的長期衰落。
黃河的一次次決口,讓整個中原腹地民不聊生。
洪水的衝擊,退水後泥沙淤積的覆蓋,讓整個這片北宋最富庶的平原變得窮困潦倒,而灌入淮河的黃河水又讓沿淮洪水氾濫,同樣淤積在洪澤湖的泥沙,也讓這片湖底逐漸升高並形成對淮南的嚴重威脅,以至於淮揚都不得不依靠堤壩保護。
可以說河南,山東,兩淮皆深受黃河之害。
解決辦法其實很簡單。
趁著如今河北人煙稀少,乾脆想辦法引導河水恢復北流。
一勞永逸。”
楊豐對著掛在牆上的地圖,推銷他的大工程。
當然,純屬ppt工程。
目的其實很簡單,趁著朱允熥年輕好鼓動,給他找點宏圖壯志,讓他的熱血澎湃一下,讓他對未來充滿想象力……
忽悠!
就是忽悠!
透過忽悠讓他在朱允熥心目中國師化。
至於是否可行……
其實也不是什麼純粹的腦洞。
因為黃河從利益上來說,北流是最合理的,南流毀掉的太多,可以說百害無一利,畢竟從上古黃河就一直是北流,儘管北流故道不只一條,但北流這個大勢沒變。南流只是人為造成的,杜充掘黃河以後,南北進入一百多年對峙,根本沒有人管,到元朝時候都城在北,當然不可能重新引回北方。
再說蒙古人的最初理想可是把漢地都變成草原。
後期治河只是為了漕運。
但對於大明來說,黃河南流是最不符合利益的。
北流才對。
一旦黃河恢復北流,魯西,河南的繁榮恢復,皇陵問題解決,淮河洪水氾濫問題緩解,洪澤湖出水口淤積問題也不復存在,甚至可以挖掘灌既總渠,這樣淮安,徐州等地同樣也恢復繁榮。
唯一的問題是,改道過程中會對新河道的百姓造成浩劫。
但是……
那裡現在沒人啊!
恢復北宋黃河就是讓黃河從鄭州向北斜插天津,主要流經區域衛輝府和大名府還有河間府,現在這三個府的人口加起來也就幾十萬,提前遷移就行。以目前大明朝行政能力,完全有這個能力完成這片區域的移民,而且這種改道肯定是要走衛河,可以在改道前,就提前在衛河兩岸修起堤壩做好佈置。雖然會付出一些成本,但可比以後平均隔個不到兩年就得在河南面對一場決口強多了,明朝黃河三年兩決口,後期更是年年決口,隨隨便便一次淹死幾十萬都不稀罕。
明末整個徐州都沒了。
而且黃河註定要北流,與其等下一個銅瓦廂,還不如人為引過去。
要知道光銅瓦廂淹死加後來饑荒死亡就得千萬級別。
這樣趁著目前北方人口少,努努力搞一次大工程,和後世一直跟黃河糾纏相比,肯定是前者划算。
當然,漕運就斷了。
因為衛河的北段現在是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