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的犁,新的播種機,新的中耕機,收割機。

這個尤其重要。

而且這個屬於簡單化的。

實際上我們那時候都是聯合收割機。

收割,脫粒一次完成,不過以這時候的工匠,想造出很困難,而且就算造出也不實用,畢竟得幾十頭牛才能拉動,倒是脫粒機可造出來,甚至水稻的脫粒機。所以從墾荒到播種到收穫都是機械,只不過暫時無法造出真正的動力機械,哪怕是蒸汽拖拉機也造不出,只能使用牛來拉動。

但也足夠。

不過這種農業對種植的作物要求高一些。

暫時就是小麥,大豆之類。

所以我的計劃就是在會寧大規模墾荒應用機械種大豆。”

楊豐把一張張圖紙擺在朱元章面前。

不能算高科技。

畢竟除了收割機脫粒機,其他那些這時候都有,或者說都有作為初級版本的,包括中耕機這些,最多他的都比較大一些……

但用牛也多。

所以並不是這個時代的人不知道放大耬車,而是在家庭單位下,能拉動的就是小型的,楊豐只是在有足夠耕牛和足夠低的飼養成本下,可以使用更大型而已。這種大型化也帶來效率的大幅提高,但也缺乏精耕細作的產量,只適合於廣種薄收,有無盡荒地可以開墾的松嫩平原。

不過朱元章需要,因為他在北方的衛所完全可以推廣。

有無盡荒地的不僅僅是松嫩平原。

華北平原也一樣啊!

到現在整個北平行省加起來都不足兩百萬人口,那得多少荒地等待開墾,還有河南,陝西,山西全都有推廣的基礎,其實鼓動朱元章搞衛所國營農場化就很不錯。

反正衛所土地也不是軍戶私有。

“你種大豆怕不好售賣,民間主食米粟,縱然麵粉也不及二物,豆類無非做豆腐,豆油吃的都不多,民間以菜籽油為主,軍中也不過是以其飼馬,到時候恐怕就連你自己的僱工也不吃,你在太倉,鎮江所僱傭,都是以米為主食。

他們不吃大豆。

最多也就是做成豆腐能吃些。”

張顯宗提醒他。

“這本來就不是吃的。”

楊豐緊接著拿出一張紙推到朱元章面前。

“此物以豆餅,鳥糞為主,雜以糞肥發酵,用於江南稻田有奇效,原本後世才有,稱之為糞丹,我倒是覺得應該起個更好聽的名字,故此稱其為金坷垃。

故此我種大豆就是給江南稻田做肥料之用。

大豆榨油,豆餅做肥料。

豆油吃的不多不要緊,可以拿來加工豆製品。”

他說道。

金坷垃好啊!

鳥糞可以去東海挖,豆餅由他提供,然後做出金坷垃複合肥,用到江南稻田增加產量。

“豆餅做肥料的確好,那些有錢人家也用,就是貴了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與暴君相伴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