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兩天後,追擊西陽哈的明軍才陸續到達蒙古山寨。

當然,帶回了西陽哈的人頭。

不過在楊豐走後,張輔那裡突然遭到數千不知何處來的敵軍襲擊,最終一番苦戰之後雖然擊退敵軍,但那些女真傷兵因為執意參戰,所以都為大明捐軀了。

壯哉!

都是大明的勇士啊!

張輔報告這件事的時候,他後面很多軍官都哭了。

而且孛羅等追擊西陽哈的女真勇士們也全部陣亡。

他們中了西陽哈的埋伏。

這種事情也不奇怪,至於潰逃的西陽哈是怎麼做到這些奇蹟的,還有為什麼張輔部下就才死了三個……

這些重要嗎?

根本不重要啊!

女真勇士們為大明捐軀了,那是他們死得其所,他們會得到大明皇帝的封贈,他們的家人會得到大明皇帝的賞賜,甚至楊大使提議,遼王做主把俘虜的牲畜裡面,分出一部分給他們的家人,總之七千女真就這樣完成了他們的光榮使命。

變成了這片冰封的荒原上,一具具硬梆梆的死屍。

等待來春腐爛為泥。

緊接著遼王大軍迅速完成對周圍其他兀者部落的征服。

遼王第一次帶兵出征,就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各部斬首五千,逼降四千,繳獲牲畜無數,拓地千里,打通了前往奴兒干城的水路。不過緊接著他們就轉入休整,畢竟這個季節也不可能繼續深入,在那些寨子裡喝酒吃肉烤火多舒服。就這樣他們一直休整到了開春,隨著春回大地,朱棣率領的大軍也到達吉林,然後開始伐木建造船隻,更重要是運輸糧食,畢竟接下來他們需要進行一場可以說漫長的遠征。

要知道從吉林啟航,到奴兒干城水路恐怕不下五千裡。

只多不少。

畢竟這是走河道,而河道都是彎彎曲曲的。

往返萬里之遙啊!

吉林。

“所以我認為,咱們沒必要一下子就到奴兒干城。

可以先到胡裡改江口。

然後在那裡修築一座要塞,作為前往奴兒干的中轉站,向那裡運輸糧食囤積起來,再說以後要是經常往返奴兒干,也的確需要在沿途修建此類要塞。

咱們去奴兒干的確容易,順流直下一口氣到了。

可回來就是逆流了。

往返一趟恐怕以年計,而且到達奴兒干城之後,必然要駐軍,還得定期巡視,設立驛站,這些都得做,沒有糧食是肯定不行。既然陛下沒說多久完成,那咱們就一步步來,今年先在胡裡改江建立要塞,明年再從胡裡改江繼續向北。”

朱棣的帥府內,楊豐對著面前的地圖說道。

這是根據他腕錶繪製。

遼東又不是沒有專門繪製地圖的。

無非花點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