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牛等人得到了【精耕細作】的科技傳承後,已經知道了開荒的重要性,也明白了農耕的基本概念和好處。

心裡對農耕文明有了一絲絲的認識和期待。

但農耕一個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才能獲得最終收穫的漫長過程。

而且也需要大量的種子,精心的照料,還要及時的灌溉,施肥,除草等,跟簡單粗暴的漁獵活動相比,簡直繁瑣枯燥的要命,若不是他們都已經被科技樹洗過腦,恐怕是萬萬不願意乾的。

簡單粗暴才是他們心中的真理。

烈日之下,大牛幾人,正用一根長木棍不停抽打身前的狼騎,狼騎獠牙外翻,猙獰兇惡的低吼,並不停扭頭啃咬捆索在它們身上的粗麻繩套,明顯並不願意服從這些新主人的管束。

而繩套的後方則緊緊牽拉著一個不停犁地的犁具。

犁具全身為木架榫卯結構,連線前後的犁轅長而下彎,幾乎著地,犁底前端,一個閃著青黃色金屬光澤的大犁鏟,為青銅鑄造。

這是李昊又一件復古傑作,發明於隋唐時期,華夏古代大名鼎鼎的曲轅犁。

每一個都價值500科技點,足足是青銅鍬的五倍。

而且,這種犁具製作出來之後,不但科技點數增加的格外多,也直接解鎖了【青銅曲轅犁】的製造科技,已經被李昊傳承給幾個族人,仍在不停生產之中。

歷史上,相比於盛行過許多朝代的直轅犁,這種犁轅改為彎曲著地的改進,並在轅頭安裝可以自由轉動的犁盤,不僅使犁架變小變輕,而且便於調頭和轉彎,操作靈活,節省人力和牲畜。

更加附和力學原理,能夠被耕牛輕鬆拉動犁地。

曲轅犁的應用和推廣,曾經大大提高了古代先民們的勞動生產率和耕地質量。

為古代精耕細作農業的擴充套件,提供了重要的技術保障。

直到後世,在基本結構上,曲轅犁都是華夏耕犁的主流犁型。

只是耕牛換成了耕狼,大牛他們也是第一次操作,雙方明顯都有些笨手笨腳,互相也沒有默契,甚至拉了沒幾下,人和狼就要先幹上一架,直到有一方分出了勝負,才能繼續耕地。

很是費時費力。

李昊看著有些哭笑不得,又很無奈,都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大家的心情他都能理解,但是這種新型的勞作方式,必須堅持下去。

部落想要穩定發展,首先就是食物來源必須穩定。

沒有穩定充足的食物來源,部落將始終活在巨大的憂患和束縛之中,寸步難行。

原始的漁獵雖然看起來能夠解決眼下急需的食物問題,特別是李昊研製出釣竿之後,部落里老人們天天都能獲得大量的漁獲,供應部落每日食物所需。

看著一片大好,但只有李昊知道這裡面的問題。

想要依靠原始漁獵的方式,長期大量的獲取食物是不可能的。

之所以現在問題沒有凸顯,那只是因為人口還不夠多。

哪怕新增了幾十個北狄俘虜,他們人口也還不到四百。

就這點人,眼前又這麼一大片林子,隨便採集點野菜野果子,也餓不死人。

但若是想要發展到一千人口呢?一萬人口呢?甚至是十萬人口呢?

山林裡又能有多少的野菜野果和鹿群牛群給他們供應,恐怕就不夠吃了!

所以,經過華夏曆史上無數次檢驗的農耕文明,才是部落發展的未來之道!

大牛等人雖然被曲轅犁和耕狼弄得心情糟糕,但當他們看到李昊始終站在太陽底下,一直注視著他們的時候,不知怎的,原本煩躁的心緒,又漸漸平復了下去。

“駕!都不要懈怠,繼續耕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