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逆天行事(第1/2頁)
章節報錯
朱棣聞言撫掌大笑道:“朝中兵部尚書齊泰,太常卿黃子澄趁皇帝陛下年輕識淺,把持朝綱,擅改先帝遺志,實乃罪無可恕……”正在此時,客廳大門外傳來一陣急驟的腳步之聲.
朱棣抬頭看去,眼見是目下統帥王府護衛的張玉,便即揮手將其喚入廳中。
張玉四顧之下眼見客廳中唯有燕王於道衍二人,便即輕聲稟道:“啟稟殿下,北平都指揮使張信,張大人在王府後門求見,說有要事密告殿下。”
饒是朱棣處變不驚,道衍老謀深算,聞聽張信自後門而來,也不禁心中狐疑,相顧愕然。
道衍回想自己曾屢屢給這位指揮使大人的老母講解佛經,釋疑解惑之事,心中微微一輕聲問道:“這位張大人帶了多少屬下?”
“身著便服,未帶屬下,獨身一人前來。”張玉斷然說道。
朱棣聞聽張信沒有率領軍馬前來,心中大定,皺著眉頭說道:“引他到書房相見便是。”
愁眉深鎖,身穿便服,打扮做尋常富家翁的張信在王府下人的引領下,穿過數重回廊,步入朱棣的書房之內,眼見朱棣此刻一幕不禁一呆。 ”“
原來此時已然是七月炎熱之時,而眼前的燕王朱棣身披厚厚的棉被,面前放著一個炭盆,額頭汗出如漿下卻是渾身輕顫,竟似還嫌冷一般。
假若說昔日負有削藩之責的指揮使張信還在朝廷和燕王朱棣之間搖擺不定,燕王三子安然無恙回到北平此已然讓他徹底認清了朝中皇帝陛下的昏庸和一干腐儒的無能,今日得布政使張昺召親眼見過建文皇帝親筆所書,命三人即刻率軍擒拿燕王朱棣進京的旨意後,便即悄悄前來報信,眼見朱棣如此做作的故作瘋癲之狀,心知對方不敢貿然相信自己,便即躬身道:“殿下若有所圖,此刻便要當機立斷,陛下親筆旨意已到布政使衙門。”
朱棣自他三人來到北平就任,掌握軍政大權之時,便即處處提防,生怕漏了馬腳,此時眼見張信倉促而來,如何敢於推心置腹?依舊故作痴呆狀,默然不語。
張信今日冒了殺頭滅族的風險前來報信,此刻心急火燎下眼見朱棣依舊這般模樣,四顧之下狠狠咬牙,奔到書房一側牆邊,伸手拔出了牆上懸掛的三尺寶劍,轉身而來。
朱棣雖是故意裝瘋賣傻,此時眼見對方手持明晃晃的長劍,卻再也裝不下去,假若對方二話不說下手起劍落,取了自己老命,然後取出朱允炆的旨意,說是奉旨除奸,自己豈非死得冤枉?只見他躥起身來後將身上所披棉被一卷,抱在胸前勉強充作盾牌,口中怒喝道:“大膽,竟敢在本王面前拔劍。”
書房門外早已暗伏的張玉能數人聞得燕王怒喝,忙不迭手持刀劍衝入書房。
張信眼見朱棣再也裝不下去,忙即將手中長劍倒持,單膝跪地說道:“王府長史葛誠早已密報二位布政使大人,說是殿下圖謀不軌,目下皇帝陛下旨意已到布政使衙門,張昺已然讓下官集結全城兵馬,最多半個時辰後便要捉拿殿下了。”
張玉等一眾人衝到跟前,正要將張信亂刀分屍下眼見朱棣沉著臉揮手阻止,便即停下身來,手中刀劍依舊不敢放下,生怕張信暴起發難。
朱棣聞言面色不禁一變,伸手將張信攙扶起身,語重心長的說道:“朱棣滿門老幼性命,皆拜張大人所賜。”
長街之上本來一隊隊手持長矛,身穿甲冑的明軍士卒在一眾騎馬的千戶,百戶呼喝下驅趕燕王府周圍長街上的黎民百姓離去,三步一人的牢牢圍住了王府。
北平左右布政使張昺,謝貴,眼見指揮使張信親率一眾手下士卒前來,便即不再猶帶著衙門中一眾心腹屬下,撞開王府大門,長驅直入。
王府中一眾下人眼見三位大人殺氣騰騰的率領手下而來,紛紛作鳥獸散。
待得一行眾人來到客廳前寬闊的院落之時,謝貴命人擺設傳旨所需的香案。張昺面夾寒霜,朗聲對著客廳喝道:“燕王朱棣速速前來接旨。”渾然不知院落四周屋頂之上,已然暗伏數十個手持強弓勁弩的燕王府護衛。
隨著一陣腳步聲響起,身穿甲冑的朱棣手持三尺長劍,施施然步出客廳,冷笑道:“朝中齊泰,黃子澄禍亂聖聽,殘害忠良,此等矯詔,不接也罷。”
“大膽,吾皇親筆旨意在此,給本官拿下這個亂臣賊子。”張昺眼見朱棣身穿甲冑,顯見得是早已有備,絲毫無懼下厲聲喝令。
數個布政使衙門衙役手持刀劍衝上,未及衝上臺階之時便給自屋頂居高臨下射來的弩箭射得鮮血飛濺,慘叫著連連倒下,滾落臺階。
張信抽出身側長劍,率領一眾手下士卒朝王府大門疾奔而去。
王府四處竄出成群結隊的朱棣手下士卒,在張玉,朱能等人率領下揮舞手中刀劍惡狠狠朝前撲去,和一眾衙役混戰開來。
一眾跟隨布政使大人前來捉拿朱棣的衙役雖也算得強悍之輩,比之張玉所率,在沙場上歷經廝殺,兇悍絕倫的燕山護衛則遠為不及,寡不敵眾下紛紛慘叫著被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