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柵鹿磐熊熊燃燒之下,火光沖天,敵我雙方之間視線不由得皆是一清.

成千上百的燕軍士卒手持盾牌,揮舞戰刀終於在南軍營寨之上砍出一個缺口,潮水般洶湧而進,眼見不遠處密密匝匝排列強弩的敵軍,出於本能的便即高舉盾牌遮掩住上半身,朝前亡命衝去。

手持“神臂弓”強弩的南軍士卒分為前後兩列,前列蹲地,後列長身直立。

隨著一個南軍千戶喝令之下,弩臂巨震之下,第一列的弩手朝著敵軍無法以盾牌遮掩的雙腿高度齊齊射出了第一輪弩箭。

燕軍士卒急衝之下雙腿陡然被強勁弩箭貫穿,登時滾到一片,將身後潮水般尾隨而至的友軍接連絆倒。

眼見敵軍一片大亂中,南軍肅立的第二列弩手扣動了手中機括,登時將亂作一團的燕軍士卒射殺一片。許多兩個身穿甲冑的燕軍千戶給弩箭連人帶甲貫穿,射殺當場,許多燕軍士卒縱然僥倖以手中盾牌擋住了弩箭,也給那股巨大無匹的力道震得翻到在地。原來神臂弓這種極為強勁的弩,乃是傳自宋朝,專為剋制金軍騎兵的利器,不但有名為“望山”的瞄具,亦且吃力極大下殺傷力極為驚人,最大射程可達四百餘步。這般數十步之下所發揮出來的威力,絕非當世任何甲冑可以防禦。 ”“

正在攻入營地的燕軍死傷慘重下大亂之際,南軍都指揮盛庸手持戰刀盾牌率領兩股南軍自兩翼疾攻而上,向敵軍殺去。

盛庸率軍正自絞殺敵軍之際,營寨的木柵終於在熊熊烈火中變得不堪一擊,成千上萬的燕軍士卒在朱權的率領下終於將南軍營地的缺口擴大,潮水般洶湧撲進敵營之中,和盛庸麾下的南軍殺作一團。

南軍都督瞿能眼見敵軍大舉攻入,臉上卻絲毫不見慌亂之色,拔出腰際戰刀怒吼之下,率領麾下密密麻麻計程車卒將校急衝而上。敵軍雖則勢大,他手下卻也有數萬兵力,更何況此刻自己的軍營之後,便是安陸侯吳傑所率大軍駐紮營地,援兵轉瞬即到,何足懼栽?

此時短兵相接,可謂敵中有我,我中有敵。火炮,弓弩早已沒有了用武之地,兩軍在熊熊燃燒的營帳之間展開了極為慘烈的白刃戰。

瞿能卻尚不知曉,便在朱棣,朱權率軍強攻而來不久,燕軍大將張玉,朱能已然各領兩萬兵馬分左右兩翼,強攻而至。安陸侯吳傑所領南軍營地也是四處火起,陷入了絲毫不遜於他的苦戰。

鄭家壩村,南軍統帥曹國公李景隆獨坐帥案之後,聽著那些不斷疾步而入帥帳的中軍司馬向他稟報軍情,沉著臉傳下軍令,調遣手下大軍增援各處吃緊之地。

原來朱棣深知自己兵力遠遜朝廷大軍之下,便在今晚夜襲之際將傾巢而出的十幾萬大軍分作了數路,每一路多則數萬,少則數千,不斷自南軍營寨外曠野中攻襲而來,將火箭從四面八方射進軍營,搞得數十萬朝廷大軍上至將校,下至士卒盡皆有四面受敵,草木皆兵之感。意圖在亂中取勝,一舉破敵。

正當南軍連綿無盡的營地中戰火四起,兩軍激戰正酣之際,一路早已自北平遠離張掖門的另一處城門悄悄而出的燕軍手持火把,迎著撲面而至的寒風疾奔。

身穿甲冑的馬三保策馬而行,遙望遠處火光掩映下的敵軍大營,率領麾下兩萬將校士卒奔襲而去。他的目標可謂龍潭虎穴,便是南軍統帥李景隆帥帳所在鄭家壩村。

無數燕軍手中的火把彙整合了一條星星點點的火龍,在漆黑的的夜色中蔚為壯觀,對著鄭家村的南軍營寨衝擊而來。

李景隆置身帥帳外一處地勢略高的小山坡上,耳中傳來響徹天際的廝殺之聲,不禁有些膽戰心驚。原來白日裡他帥帳所在的鄭家壩村周圍駐紮超過十萬大軍。今夜燕軍兵分數路強攻而來,黑夜中難以辨清各路燕軍兵力強弱,南軍自北平城外連綿到此的營寨處處告急下身為統帥的他已然連下軍令調遣大軍馳援,此時此刻駐守此地周圍的不過五萬人馬。敵軍突然大舉來犯讓他心中不禁狐疑此刻率軍強攻營寨的乃是智謀深沉的燕王朱棣,抑或是殺人不眨眼的寧王朱權。

數日強攻北平不利,加之大雪下天氣陡然轉寒,已然使得多為南方人的朝廷大軍士氣大降。燕軍雖則佔據主動下分路合擊,面對兵力強大據寨而守的敵軍也是陷入了苦戰。

曙光隱現之時,點點雪花隨風飄舞,徵虜大將軍,曹國公李景隆只覺一股寒意湧上心頭,不知是因為那呼嘯而過的北風抑或是燕軍連綿一夜的強攻。這股心頭泛起的寒意使得他完全失去了方寸。

燕軍激戰一夜下雖則攻克了鄭家壩村最外圍營寨,面對依託營寨,民居死戰不退的數萬敵軍也是傷亡慘重。馬三保心知天色漸亮下若是李景隆辨明自己手中不過這點人馬,勢必率軍展開反攻,若是前方敵軍回援而來,自己手下這支疲憊之師勢必難以難以脫身,當即傳令眾軍緩緩後撤,意欲趁著天色未及大亮前擺脫敵軍,撤回北平。

縈繞耳邊,揮之不去震天廝殺之聲終於使得李景隆下定了決心,率領手下大軍向南撤去。

兩軍激戰一夜下盡皆傷亡慘重,最為慘烈的戰場當屬朱棣,朱權率領數萬大軍強攻,都督瞿能,都指揮盛庸駐守的距離北平最近的南軍營寨。

燕軍雖則已然佔據營寨小半,瞿能心中卻是絲毫不亂,只因他深知只待天色大明之際,局勢自然會更有利於兵力已然遠勝敵軍的己方,當即傳令手下中軍司馬快馬加鞭趕回鄭家壩村,請大軍統帥調遣平安麾下五萬騎兵即刻馳援前方,和自己合力反擊下一舉破敵,讓朱棣,朱權麾下的大軍難以全身而退。

朱棣眼見一夜苦戰下依舊無法擊敗眼前強敵,不禁暗暗膽寒,心急如焚下卻是不敢貿然下令撤軍,只因此刻兩軍依舊混戰一處,若是自己倉促之間下令撤軍,只怕就要給敵軍趁勢追擊下打得一敗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