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擒賊擒王(第1/2頁)
章節報錯
朱棣眼見手中的這一冊《永樂大典》開本宏大.遠遠大於普通書籍的尺寸.頗顯皇家威儀.不禁甚是滿意.頷首笑問道:“此書長寬幾何.抄寫古籍如許之多.共計耗費幾多人力.”
“書長一尺五寸六分.寬九寸三分.召集朝野之士兩萬以上.以館閣體抄錄而成.”解縉欠身奏答道.
靖難之戰奪位.難免有朝野文士不肯認同自己的皇位正統.此事始終如一絲陰霾.在朱棣心中揮之不去.他之所以命姚廣孝.解縉等人不惜人力.物力編纂《永樂大典》用意便在於開創超越自己的父親的文治.以收服天下文人士子之心.今日眼見煌煌巨典大功告成.心情極為愉悅.平日裡喜怒不形於色的朱棣滿面笑容.不厭其煩的問道:“如此浩如煙海的大典.查閱書籍豈非勞神費力.”
解縉自《永樂大典》上取過一本早已備下.洪武皇帝朱元璋昔年下旨編纂的《洪武正韻》.雙手奉上奏道:“陛下無慮.此《永樂大典》以韻統字.以字系事編纂.依照《洪武正韻》中韻母.按每韻下分列單字.在每單字下詳列該字音韻.訓釋以及它的篆.隸.楷.草各種書體.再依次將有關天文.地理.人事.名物以至奇聞異見.詩文詞曲隨字收載.查索者只需因韻以求字.因字以考事.開卷無所隱也.”
朱棣聞言連連頷首.笑道:“揭其綱而目畢張.振其始而末具舉.此《永樂大典》震古爍今.當能顯我大明燦然文治.流傳後世.”
滿朝文武也盡皆被這規模龐大無匹的《永樂大典》所震懾.紛紛拜倒在地山呼萬歲.
朱權高呼萬歲叩拜之時.心中卻不自禁思忖道:朱老四不惜耗費無窮人力物力編纂《永樂大典》.雖則不免出於私心.但這三億七千萬字規模.幾無刪改的書籍也的確稱得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使得我大明的文治足以與唐宋兩朝相提並論.想到這裡.做那山呼萬歲的阿諛之舉倒比平日裡多了兩分由衷之意.
西洋島國三佛齊舊港之內.已然停泊了大大小小各色船隻上百艘.人頭攢動.彪悍的海盜大呼小叫著將劫掠而來的香料.珊瑚.珍珠等財貨抬下船來.
數艘被奪來的船隻甲板上.四處沾染著汙穢的血漬.任憑那些嘍囉們潑灑海水後奮力刷洗.依舊頑固地不肯消散.證實著不久之前.曾有一場殘酷無比的殺戮發生.
一個年約四旬.橫眉厲目.膚色古銅的漢子矗立在船頭.揮手抽出腰際鯊魚皮鞘裡滿是血汙的鐵刀.揮手擲給一個海盜.對那充斥鼻端.混雜著海水.血腥.魚腥的怪味彷彿毫無所覺.顯然是早已習以為常.他就是縱橫大洋之上的.這夥令諸島國談虎色變.寢食不安的海盜首領.陳祖義.
陳祖義對岸上那一箱箱財貨視若無睹.正自遙望著一艘三桅帆船漸行漸遠.在那艘帆船之上.有他派遣而去.嚮明朝船隊大官鄭和表明自己願意率部眾歸順的手下.笑話.陳大當家縱橫四海.殺得那些島國國王們屁滾尿流.乖乖奉上財寶.女人的時候怕過誰來.豈會畏懼鄭和的船隊.這只不過是詐降誘敵之計.手下的蝦兵蟹將們眼饞鄭和龐大船隊歸航攜帶的如山財貨.陳大當家看中的卻是那一艘艘小小山般的艨艟鉅艦.可以想見的是.自己手下萬餘殺人不眨眼的亡命之徒若再有了那一艘艘九桅十二帆的大船.只怕連日本的幕府將軍足利義滿也得遣人前來示好吧.
碧波萬頃.一望無垠的大洋之上.一艘艘懸掛日月旗幟的寶船破浪前行.居中一艘體型最大的旗艦上.一個口齒伶俐的陳祖義手下.正向大明船隊正使鄭和訴說歸順之事.無非就是陳大當家祖籍廣東.祖上本為良善之輩.元末躲避戰亂這才舉家逃亡海上.受人欺凌下不得已聚眾為盜.實則心念中土.良知未曾盡泯.今得知大明朝威震四海.有船隊出使西洋諸國.願迷途知返.率眾歸順使者大人.跟隨船隊返歸大明.效忠於皇帝陛下云云.
舒舒服服橫臥於錦塌上的鄭和命手下兩個健壯軍士將那半人高.通體血紅的珊瑚舉得高些.對著陽光審視一番後.不耐煩的打斷那海盜的阿諛逢迎之詞.笑道:“本座出海這許久以來.這般巨大晶瑩剔透的血珊瑚倒還是首次得見啊.陳祖義這廝縱橫海上這許多年.倒還真蒐羅了不少寶貝.”
面帶刀疤的海盜乃是陳祖義刻意挑選的乖覺之人.眼見這服飾華麗.注重享受的使者大人雙眼之中貪婪之色難以掩飾.心中雖是暗生鄙視之意.面上卻不露聲色.呵斥兩個手下將早已備下的一個木盒奉上.
鄭和伸手在那木盒中抓起幾顆珍珠.眼見盡都是渾圓一體.拇指般大小的.更是眉開眼笑.原來拇指般大小的珍珠雖說值得千金.卻算不得世所罕見.但難就難在滿滿一盒子幾乎都是一般大小.這就相當難得了.
接過侍從奉上的茶水淺酌幾口.鄭和以絲巾拭了拭嘴.重又躺下.慢條斯理的言道:“陳祖義這廝倒也知情識趣.罷了.罷了.本座念其心懷故國.當給予其改過從善的機會.你這便回去.命他在舊港迎接大明船隊就是.”
海盜眼見鄭和一派頤指氣使的樣兒.強抑心中怒意.不敢絲毫表露.率領手下諾諾而退.駕舟揚帆而去.
隨著甲板上腳步聲響.一個年約三十餘歲的漢子在士卒引領之下來到矗立船舷一側的鄭和身後拜倒見禮道:“小人施進卿拜見大人.”
鄭和聞言轉身.揮手示意他站起.沉聲問道:“陳祖義一夥賊寇大概有多少兵力.”原來這施進卿祖上乃是福建人士.也是元末出海躲避戰亂.卻是成了來往各島國的海商.家中祖父輩.父輩.兄弟輩數人在駕舟出海之際被陳祖義手下海盜所殺.可謂和陳祖義累世結仇.月餘之前得知陳祖義召集分散各島的手下在三佛齊舊港聚集後猜知他們覬覦大明的船隊.當即駕舟出海.數日之前才得以拜見鄭和.
施進卿行商各島國日久.對陳祖義手下勢力倒也所知頗詳.聞言當即沉聲說道:“陳祖義手下海盜.共計數十夥之多.多則上千.少則數百.怕是有上萬之眾.而且盡是駕舟熟練.精熟海戰的亡命之徒.”
鄭和聽聞陳祖義手下上萬之眾.心中也難免有些意外.不露聲色的又問道:“以你所見.我大明船隊中士卒駕海上駕舟之術比之陳祖義手下如何.”說到這裡.略微一頓後正色接道:“此戰事關乎我等生死.望你知無不言.”
施進卿輕輕嘆息一聲後答道:“以小人數日所見.我大明水師官兵駕舟揚帆之術雖則也算得精熟.然則登船廝殺比之海賊之流.怕還是略有不及.”
鄭和聞言頷首.來回踱步思考下默然不語.他航海日久.自然明瞭這夥縱橫四海.以船為家的海盜絕不能小覷.眼見手下軍士雙手奉上一柄三尺長劍.忍不住拔劍出鞘.以手指輕拭那新磨利劍的劍刃.回想昔年千軍萬馬中的廝殺.陡然間豪氣勃發.笑道:“我有寶劍新磨.正欲痛飲賊寇頸血.”言罷揮手一劍削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