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一意孤行(第1/2頁)
章節報錯
&nb永久網址,請牢記!
朱棣雖有意設定火器禁軍,卻也猜到了可能招致的文臣反對,不料朱權一陣冠冕堂皇的道理之後,不但是這些六部尚書,侍郎無可奈何,便是那些成天雞蛋裡挑骨頭的御史之流也難以反駁,不由甚是高興,當即興致勃勃的站起身來傳旨兵部挑選兵將。請記住本站的網址:哈十八。神機營全營兵力共計五千,分別為步卒三千六百人,騎兵一千人,火炮兵四百人。與五軍營,三千營並列為京師禁軍三大營,提督內臣等領兵將領並不歸屬兵部,而由自己親自任命,調遣。另命工部召集巧手匠人,研製犀利火器,以備他日神機營使用。
待得早朝散去,已然接近午時。小雪初晴,久違的太陽掛在半空之中,照得人身上暖洋洋的頗為舒服。
朱權一面旁若無人的伸了伸懶腰,一面緩步順著御道朝洪武門而去。曾追隨昔日的涼國公藍玉,在捕魚兒海側一戰而滅北元金帳元軍的他深深明白一個道理,處在今時今日,和那些什麼瓦剌,韃靼之類,嗜殺成性的遊牧部族空談仁義道德,純屬與虎謀皮,緣木求魚般的空想。只有將讓大明的軍隊掌握當世無匹的戰力,才能談什麼好戰必亡的道理。縱然今日的火炮,火銃等武器受生產力所限,無法一蹴而就的替代強弓勁弩,刀劍等冷兵器,但輔以三段式射擊之法,發揮出持續不斷的火力,照樣可以讓那些在冷兵器時代數千年中的匈奴,突厥,蒙元狂濤巨浪衝擊而來的騎兵戰術碰得頭破血流。
遙遙見得那些德高望重的尚書,侍郎大人們瞥向自己的目光中隱含輕蔑之意,朱權卻也毫不在意,因為他知道今日因為永樂皇帝朱棣的決心,大明會擁有中國歷史上,也是世界歷史上第一支全數使用火器作戰的軍隊。
夜深人靜,御書房中,朱棣一面怡然自得的飲茶,一面靜靜聽著錦衣衛指揮使紀綱訴說朝中一眾文武官員平日裡的言語行事。
聽聞紀綱訴說起盛庸,平安等一眾昔日效忠於朱允炆的降將,朱棣突然想起了被自己視為生平奇恥大辱的東昌之戰,想起了千軍萬馬在盛庸的火炮,火銃下傷亡慘重,被自己視為股肱之臣的張玉慘死,自己也落荒而逃的經歷,臉色愈發難看。他之所以下旨設立專門使用火器的禁軍神機營,並不單單是為了張輔,沐晟自安南傳回的軍情塘報,更為重要的卻是昔日自己也曾在火炮,火銃下吃過大虧,自然深明火器在兩軍交戰之時的犀利之處。
善於察言觀色的紀綱眼見端坐在書桌後的皇帝陛下面色甚是難看,也就知機的閉上了嘴巴。他心思機敏,昔日追隨朱棣,也曾經歷過東昌城下的那一場大敗,自然猜得到朱棣是為了什麼不快。
“盛庸,平安尚在焉?”默然片刻後,朱棣終於打破了御書房中的寂靜。
眼見那一雙冷冷的目光掃視而來,紀綱忙低下頭來,沉聲道:“微臣明日便趕赴北京。”他追隨朱棣日久,自然明白其言下之意。
半個月後,北京城中,平日裡門可羅雀的盛庸府邸之前,一個身穿狐裘,打扮做尋常讀書士子的男子輕輕叩響了那緊閉的府門,正是自南京而來的紀綱。
平日裡深居簡出的盛庸接過下人奉上的拜帖,見得紀綱的署名後,嘴角流露出一絲旁人難以察覺的苦笑,淡然回道:“請來客書房相見。”
待下人奉茶後退出書房,盛庸打量了一下不遠處的紀綱,突然笑道:“聽聞指揮使大人在南京可是威風得緊,今日到此,怕也不是為了和盛某敘舊而來的吧?”
“下官能有今日,也是昔日在東昌城下拜將軍所賜。”紀綱聞言站起,略略躬身後抱拳答道,面上一派恭敬之色,全然不似在南京城中,身為天子親軍錦衣衛的首腦那般不可一世。他這般說倒也是肺腑之言,只因此時此地,他的腦海中突然回想起了昔日東昌大敗後,自己奉命前往東昌盛庸的的帥帳,討還張玉屍身的往事。
盛庸長長嘆息一聲後,淡淡說道:“陛下的意思,微臣已然知悉。”朱棣登基不久後,刑部尚書鄭賜,都御史陳瑛彈劾長興侯耿炳文衣服器皿有龍鳳飾,玉帶用紅鞓,僭妄不道,迫得其“畏罪自殺”。自己昔日不但也曾率軍攻殺當今皇帝陛下,更曾在東昌,濟南殺得燕軍大敗,又豈能不明白朱棣的意思?
當夜,盛庸身染重疾,第二日便即病故。其後數月之內,平安相繼“病亡”。
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紫禁城奉天殿兩側,一眾文武百官肅立兩側,注視著一行十數人緩步而來。便是連一向視早朝為苦差的寧王朱權,此時此刻也是滿面凝重之色。原來這些突然自西域帖木兒國歸來的人中,為首的二人名為傅安,郭驥,乃是洪武年間奉朱元璋旨意,率領使團出使帖木兒國,後被帖木兒扣留,去年秋天方才得以脫身歸來。
朱棣眼見傅安,郭驥不過四旬,卻已然頭髮花白,顯見得萬里出使,被扣留在帖木兒國這些年,必定吃了不少苦頭,當即溫顏安慰一番,另傳旨重賞使團諸人。
昔日帖木兒這廝詐作恭順,後不宣而戰,竟敢率領大軍來犯,朱棣對這個帖木兒國那也是充滿了好奇,當即詢問其國詳情。
傅安,郭驥二人身在帖木兒國數年之久,對其知之甚深,當即將詳情告知大明君臣。原來殘暴不仁的帖木兒昔日統領數十萬部族大軍,意欲效仿忽必烈滅宋之事前來攻伐明朝,無奈走到半路之上暴病而死,其數個兒子,孫子為了爭奪蘇丹大位當即陷入了慘烈的廝殺內亂。帖木兒第四子沙哈魯也是個極為厲害的角色,竟率軍將幾個兄長擊敗,終於登上了蘇丹的寶座。
帖木兒國內戰之下也是元氣大傷,昔日那些畏懼帖木兒的土耳其人,賈拉爾人,土庫曼人得知那個暴虐嗜殺的老瘋子終於死掉後莫不彈冠相慶,再次整軍後頻頻收復失地。沙哈魯深知目下的帖木兒國已然不可與自己父親健在時相提並論,有心向明朝示好,是以便放傅安,郭驥等人歸國。
寧王朱權聽聞帖木兒國目下的蘇丹沙哈魯登位不久,局勢尚未大定,亦且周邊群敵環伺,想來短時間內不致於再次為患中國,不由放下心來。
數日之後,紫禁城皇家藏書處文淵閣附近的崇裡坊,一處廣闊的院落中,三輛滿載書籍的大車緩緩駛入後,數十名雜役在幾個禮部官員的指揮下將書籍自車上卸下,按種類分送四處。
崇裡坊一處寬闊的街道兩側,太子少傅姚廣孝,內閣首輔,文淵閣大學時解縉率領一眾負責編纂典籍的禮部官員肅立兩側,恭候著皇帝陛下的到來。原來自姚廣孝,解縉奉旨編書以來,隨著收羅自民間的書籍愈多,翰林院,禮部,以及透過糊名考試自民間選取的飽學宿儒人數已然超過兩千,被禮部安置在崇裡坊一帶。朱棣今日前來檢視,卻是因為昨日解縉深感編撰典籍人手大為不足,再次上奏,要求禮部自民間選取才士,這才動了前來崇裡坊檢視編書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