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見機行事(第1/2頁)
章節報錯
默然良久之後,朱棣終於還是沉著臉一字一頓的緩緩說道:“那就須得賢弟當機立斷,見機行事。”說到這裡,情不自禁的伸手牢牢抓住朱權的衣袖說道:“總而言之,若是愚兄有幸入城,實不願再於紫禁城內見到這個冥頑不靈的侄兒。”言及於此,雙目之中不禁泛起一縷寒光。
朱權聞得朱棣這般語焉不詳之詞,卻沒有再加追問,權衡輕重之下終於還是點頭接下了這個千難萬難,可謂九死一生的任務。當下兩人約定,四日後由朱棣率領軍中精銳前往金川門,兵臨城下再相機行事。
第二日曙光微露時分,朱權換過青衫,扮作一個落魄潦倒的讀書士子,獨自踏上了前往應天的官道。
第三日午時光景,應天城朝陽門,正陽門等一十三處城門,官道上已然擁堵不堪。城外數十里方圓的百姓已經被渡江而來的燕軍駭得魂飛魄散,為免兵兇戰亂之禍,紛紛逃離家園,扶老攜幼,朝城中湧去。
燕軍近在咫尺,京師應天早已陷入極大的混亂中,朱權混在亂民之中悄然入城,絲毫沒有引起守城軍士的注意。 ”“
漫無目的的行走在長街之上,朱權鬱郁獨行著朝前走去。
待得一座極具氣魄的府邸大門映入眼簾之時,朱權仔細一打量間這才發覺,自己滿腹心事之下不知不覺間,竟是來到了昔日自己在應天城的寧王府前。
遙見王府大門緊閉,封條赫然在目,門口卻無兵卒駐守。朱權當即繞到王府後院,趁著四下無人之際縱身入內。
遊目四顧之下,只見得昔日幽靜的院落中小湖依舊,四面八方荒草及膝,一派蕭索荒涼的景象。自他追隨朱棣造反作亂以來,此處府邸便給皇帝降旨封閉,數年光景之下,倒成了野鼠飛鳥的棲居樂園。
造反作亂自保,他和燕王朱棣可謂同舟共濟,可惜對於一個有可能攻破京師,君臨天下,大明開國皇帝第四個兒子的朱棣來說,他不需要,也不可能再有什麼患難與共的盟友。如若自己趁著城中大亂之際潛入皇宮,將朱允殺之,天知道心狠手辣的朱老四會不會反將弒君的罪名扣到自己的頭上,再打著名正言順的旗號將自己剷除。念及昔日待自己頗為親厚的懿文太子朱標,難道面對他的兒子之時,當真便能這般當機立斷麼?
緩步來到昔日和徐瑛時常釣魚為樂的湖邊樹下,朱權回想昔日在這個院中做逍遙王爺,每日裡在此和徐瑛習武的樂趣,更曾在此地拜堂成親的往事,念及於此,他雖是面臨事關生死的極大難題,也渾然間彷彿置身世外,什麼千軍萬馬,君臨天下,彷彿都和自己再不相關,腦海中浮現起遠在千里之外大寧,徐瑛,馮萱的音容笑貌,情不自禁的面露微笑忖道:瑛兒,漢民不知尚記得我這個老子不。
小樓上的木門無聲無息開啟間,一個身穿黑色衣衫的人影悄無聲息的走出房外,朝著湖邊獨坐的朱權而去朱權這數年間所歷經險死還生的場面不知凡幾,來人步入三丈方圓內時已然有所察覺,待得對方猱身撲來之際,右手反揮之下,一塊早已暗自握在手中的卵石疾飛而出,直奔對方面門要害而去。於此同時身形朝一側縱去,避開對方這勢若蒼鷹撲兔般的凌厲一擊。
全力擲出的卵石猶如強弓勁弩射出的箭矢般疾飛而出,消失得無聲無息,朱權心中震駭下已然深知對方武功卓絕,站起身來細細打量駐足丈餘之外來人面目,只見得鬢邊略顯白髮,淵停嶽屹般矗立的師傅秦卓峰,不禁一呆。
秦卓峰眼見愛徒武功勝過往昔多多,不禁滿意的略微頷首,沉聲問道:“你如何也入城來了?”原來他昔日得朱權的老師荊鯤訴說萬一江山易主,燕王朱棣登上皇位後愛徒一家可能遭逢的極大險境,早已南下而來,昨日入城後便即來到昔日的寧王府藏身落腳。
給師傅見禮後朱權當即說出了燕王前日和自己所謀,以及顧慮朱棣過河拆橋的隱憂。
秦卓峰聞言不禁長嘆一聲說道:“共患難易,同富貴難,何況此事涉及皇權。”說到這裡,看了看朱權微笑說道:“好在老酸儒未雨綢繆,早已慮及此事,已然有了計較,為師此次南下而來,便是為了讓朱棣縱然君臨天下,對你和瑛兒也須得顧忌三分,不敢輕舉妄動。”
朱權眼見師傅數年不見下略顯蒼老的面容,回想老師荊鯤的深謀遠慮,心中不禁一暖,問道:“不知老師所謀何為?”
秦卓峰沉聲說道:“以老酸儒所謀,朱棣縱然身登大位,也決計不敢公然將他的侄兒殺之,廢之,既然他遣你入城,咱們便將計就計,尋個時機溜進皇宮大內,讓朱允活不見人,死不見屍,他的去向當今之世,唯有你一人知曉。”
夜深人靜時分,距離寧王府數條街外的曹國公府邸中,燭火照耀之下,一個來回踱步的身影映照在書房窗紙之上,顯示出了此間主人內心的惶惑不安之態。
房門輕響間,顯見得有人躡手躡足的步入房中,身穿華服的曹國公李景隆因燕軍即將兵臨城下之事內心驚懼,惶恐下早已坐立不安,以為有府中下人不得自己傳喚下擅自入內,當下也不轉身,惱怒異常的呵斥道:“滾。”
“曹國公別來無恙否?”一個男子的輕笑聲傳入耳中。
這般甚為熟悉的輕言細語,傳到李景隆耳中,卻猶如九天驚雷一般駭人心魄。他渾身一顫下霍然轉身,眼見一身青衫的寧王朱權面露微笑,大馬金刀的端坐書桌後椅上。
李景隆雖則無能,畢竟也曾統領數十萬兵馬,看了看放置於朱權身前紫檀木茶几上的三尺長劍,腦海中登時清醒過來,面露苦笑的說道:“殿下深夜造訪,到讓下官有失遠迎了。”他識得朱權久矣,深知這個寧王殿下武功高強,數年之內和燕王朱棣屢敗朝廷大軍不說,竟還奇蹟一般率領大軍千里奇襲,橫渡長江來到了京師數十里之外,自己府中雖有上百親兵,卻是遠水救不得近火,只怕呼喊之間就得血濺三尺,死於朱權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