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運籌帷幄
章節報錯
戶科給事中卓敬眼見齊泰情急之狀,心中暗暗嘆息忖道:齊泰大人忠心為國,自然可敬,可惜還是未能看出陛下此舉看似冒險,其實乃是另有深意。
齊泰正要說話間見到朱元璋突然抬手擺了擺,也只得將到了嘴邊的話嚥了回去。皇帝可以打斷他說話,他身為臣子的萬萬不能打斷皇帝說話,此乃群臣禮數使然。
朱元璋看了看兩列文臣武將,又看了看跪倒在地的藍玉,突然對兵部侍郎齊泰問道:“目下北方各衛所共計有多少騎兵可以抽調北伐?”
齊泰略一沉吟後答道:“除開九邊重鎮以及衛所防務所需外,最多能抽調十五萬左右騎兵。”言談間不禁面有憂色,原來此時大明朝計程車卒數量雖眾,足有接近兩百萬,但因受到馬匹數量的限制,騎兵數量還是遠遠無法和那些草原遊牧部族相比。
朱權聞言心中也是一沉,暗自想道:漠北韃子有二十萬以上,咱們只有十五萬,兵力上就吃了大大一個虧。而且還要跑到人家草原的地頭上,用騎兵作戰這種敵人最擅長的方式打,火炮和神臂弓那些強勁的玩意兒也無法攜帶。看來此戰的兇險,遠非征伐遼東可比。遠赴遼東在慶州血戰元軍的經歷,讓他充分意識到了古代戰爭中兵力優勢的至關重要之處。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雖則數不勝數,畢竟也是情非得已,試問哪個主帥在兵力充足的情況下,願意帶著比敵人少的兵力去交戰?
朱元璋微微頷首後冷笑道:“藍玉,漠北元軍足有二十萬以上,蠻酋託古斯帖木兒乃是忽必烈嫡系子孫,手下不乏精兵猛將,這一戰可不要指望他們會投降。此次出征對我大明朝乃是至關重要,不容有失,你若是不敢冒這個險,此次北伐就交予穎國公傅友德將軍也罷。”
藍玉聞言大急,他性子孤傲不群,自視極高,內心中一直認為自己絕不輸于徐達,常遇春,李文忠等列位名將,今日好不容易眼見皇帝首肯,得到這個夢寐以求,足以證明自己的機會,豈能讓其眼睜睜自手中溜走?思慮及此,咬牙恨恨道:“微臣藍玉若此次不能剪除託古斯帖木兒所部餘孽,也無顏再生返中原,立於廟堂之上。”說到這裡,語氣已然是斬釘截鐵,絲毫沒有轉圜餘地,無異於當著滿朝文武立下了軍令狀。
太子朱標內心雖則比較贊同由傅友德掛帥出征,但此時眼見藍玉當著文武百官發下如此狠話,心中也不由得暗暗嘆息,默然不語。[東^方&網&n]藍玉的性子他是太瞭解了,此刻話都說到這份上了,若是他還是無法得到這個機會的話,天知道他又會惹出什麼亂子來。
朱元璋點了點頭道:“好,只要你能掃滅北元餘孽,朕就加封你為梁國公。”說到這裡,略微一頓後接道:“不過出徵之前,你和李景隆須得將昨日砸爛的酒樓賠償了。而且朕還要罰你們半年俸祿,以示小懲大誡。”
藍玉今日得到這個天賜良機後禁不住欣喜若狂,方才被巡城御史彈劾的惱怒早就拋到了九霄雲外,眼見朱元璋下旨懲處自己,也是一臉安然之色的領旨謝恩。
朱權眼見藍玉對太子朱標一副感激涕零之狀,心中霍然明瞭,暗自忖道:藍玉這傢伙素來忠於太子。看來老頭子早就有意讓藍玉出征。太子朱標之所以贊同藍玉出征,只怕還是不願傅友德將軍過於功高震主,故意反其道行之,豈料老頭子索性將計就計,當著滿朝文武同意太子所請。如此一來,藍玉這傢伙心中感念太子的知遇之恩,終其一生也只會為太子之命馬首是瞻。想到這裡,轉頭看了看身側一臉平靜之色的朱棣,轉念忖道:以藍玉這個張狂的性子,若是他一戰功成後封為梁國公,只怕我和朱老四的日子會更加不好過。
朱元璋滿意的點了點頭,轉頭對兵部侍郎齊泰說道:“兵部即刻傳下令去,永昌侯藍玉為徵虜大將軍,定遠候王弼,武定侯郭英為左右副將軍,都督僉事耿忠、孫恪為左右參將,率軍十五萬人進駐大寧,於今冬明春之際,伺機征討北元託古斯帖木兒一干餘孽。”
齊泰眼見皇帝聖意已決,知道無法勸解,也只得躬身領旨。
朱元璋轉頭看了看燕王朱棣和寧王朱權,微笑說道:“明日你兩個也跟隨藍玉大軍遠征,好好學學怎麼打仗。”
朱權和朱棣二人聞言躬身領旨。
散朝之後,朱棣,朱權,藍玉三人來到了武英殿御書房中,肅立於書桌前。
朱元璋吩咐薛京在地上展開一張巨大的地圖後,抬頭看了看朱權和朱棣後,微笑說道:“你兩個經歷遼東之役後,可知元軍騎兵有何長處短處?”
“以兒臣看來,此等遊牧部族,自幼生長於草原,性喜狩獵且崇尚征戰,故此他們的騎兵盡皆精於騎射之術,在平原開闊地帶來去如風,廣袤草原之上難以捉摸其準確所在。 ”朱棣看著地圖緩緩說道。
朱權眼見朱元璋瞪著自己,心中暗暗咒罵朱棣的滑頭,暗自想道:你說的這些個長處顯而易見,對老頭子和藍玉這等人來說,基本等於無法反駁的廢話一類。念及朱元璋的深沉之處,只得沉聲說道:“以兒臣拙見,這些遊牧部族雖是精於騎射,但他們的戰力幾乎完全依賴在馬匹身上,因此他們的致命弱點就在於季節二字。草木茂盛的七八月份之後,秋高馬肥之際,才是元軍騎兵戰力最為強悍之時。而他們馬力最為疲憊,戰力最弱之時,也就在於冬末春初之際。”
朱元璋聞言甚是欣慰,轉頭對藍玉笑道:“目下已然是五月時分,今年最佳出擊時機已然錯過。朕此次將十五萬騎兵交予你,賦予你臨機決斷之權,待得明年冬末春初之際,尋機出戰。無須擔心朕會來催促你早日出擊。”
藍玉聞言甚是欣慰,躬身領命。
朱權眼見藍玉一臉欣慰之色,心中暗暗嘆息道: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古代將領率軍在外征戰,只怕最擔心的不是敵人,而是自己朝中不通軍事的君王和權臣橫加掣肘,形勢利於強攻的時候非要你穩守,敵情不明,不利出擊的時候一道聖旨逼得你非出戰不可。再能打仗的將軍給這般捆著手腳去打仗,只怕也難以盡情發揮才能,送死的可能倒是絕對不小。能讓主將臨機決斷,不粗**涉的,也只有老頭子這般自己曾經歷過千軍萬馬廝殺,有過切身體會的皇帝才能做到。
朱元璋用一根木棍指了指地圖之上漠北一帶那些蜿蜒曲折的河流湖泊,說道:“自徐達北伐失利之後,朕已然調遣許多錦衣衛屬下暗暗潛伏在遠去漠北的那些民間商隊之中,前去探明瞭這些河流湖泊大小以及準確所在,數年中不斷完善這幅地圖。”說到這裡略微一頓後,抬頭對朱權說道:“你們兩個所言不錯,蒙古韃子騎兵精於騎射之術,乃是與生俱來的生活習性所致。夏秋兩季水草豐盛之時,雨水連綿不斷,他們馬力雄健且可以取雨水解決飲水,再加之數十萬匹牛馬牲口食草量極大,必須不斷遷徙以保證牲口能得到足夠的草料。故此很難捉摸到其準確位置所在。”
朱權聽得朱元璋如此說,忍不住微微頷首,暗暗回想自己遠征遼東,納哈楚大軍歸降後所攜帶的那十餘萬牲口,暗自忖道:老頭子所說不錯,這十幾二十萬的馬匹牛羊,一天只怕都能啃光老大一片草地,他們須得不斷尋找水草豐盛之處,才能維持馬匹牛羊的生計。
“這些韃子沒有咱們中原耕種的糧食,冬季草木枯竭之際,無法象咱們一般,能以糧食代替草料飼養戰馬。所以冬末春初之際,咱們騎兵戰力未必減弱,但韃子的戰力卻必然虛弱。而且這個季節雨水不多,他們的戰馬捱了一個寒冬之後,無法做長途跋涉,必然只會遊弋在河流湖泊附近不遠。故此今年末,明年初之際就是你大軍揮戈一擊的最佳時機。”朱元璋說到這裡,端起書桌上的茶杯喝了兩口,轉頭目視藍玉沉聲說道:“此次朕調遣的許多騎兵不是你麾下所屬,故此你去到大寧之後,須得儘快嚴加整訓。後半年朕會讓戶部儘量多調集糧草給你,務必讓所有戰馬在入冬後以精糧飼餵,保持最佳戰力,把握最佳戰機,一戰而定乾坤。”說到這裡,朱元璋忍不住用手中的木棍朝地上狠狠戳了一下。
藍玉自得到皇帝朱元璋下旨出征之後,腦子中一門心思就是想的如何一戰功成,名垂青史。此時聽得朱元璋詳細解說戰略意圖,聽得皇帝授予自己臨機決斷之權,輔以充足糧草。忍不住心中大定,躬身領命。
朱元璋看了看他們三人,突然說道:“據遼東都督馬雲所報,遼東之地尚活動有一隻昔日陳友諒的殘部,足有數千人馬,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情?”
朱權聽得他此時陡然間提起此事,腦海中突然回想起自己跟隨藍玉軍中,遭到漠北元軍海蘭達所部夜襲之後,追殺元軍百夫長,險死還生之際所遭遇的那個獨眼雙刀,神情彪悍的風鐵翎,以及他麾下那數千黑衣騎士,面上禁不住微微變色。眼見朱元璋目光炯炯的看著自己,心知失態之下難以瞞過精明的老頭子,索性介面道:“兒臣昔日遠赴遼東之際,和藍玉將軍在亂軍廝殺中走失之際,曾遭遇到一夥咱們漢人的騎兵,為數有四五千左右。”接著便即說出了自己和徐瑛親眼目睹風鐵翎率軍突襲海蘭達所部,重創漠北元軍的情形。他和朱元璋相處日久,深知若是在他面前耍小聰明,往往得不償失,也就老老實實的說出了自己曾聽聞風鐵翎所述昔日的遭遇,只是念及駙馬都尉歐陽倫,略去了沈鵬這個刁鑽的奸商。
藍玉待朱權說完後皺眉道:“這夥陳友諒昔日的殘部,至今不肯歸順我大明天朝,納哈楚盤踞遼東之際,他們雖和微臣有過數次偶遇,幾次小戰後都是立即遁去,並不願和我軍死戰。聽聞倒是曾和納哈楚麾下,那個死在慶州的平章果來,昔日曾經惡戰數次。”
朱權回想風鐵翎率軍突襲海蘭達那數千元軍後,將活口全部殺死的狠勁,心中暗暗忖道:這個老瘋子昔日兵敗投降後,被常遇春殺了不少弟兄,難免對藍玉這個常遇春的小舅子一起恨上了。聽他說得兇巴巴的,原來也沒有和藍玉怎麼死磕,倒還瘋得不是那麼離譜。他聽得自己師傅所述,昔日在陳友諒軍中和這風鐵翎交情匪淺,喜歡稱呼其為老瘋子。此刻自己也就自然而然的跟隨師傅,將其看做了“老瘋子”。
朱元璋聽得朱權和藍玉所說,突然嘆了口氣,對朱權說道:“你去到遼東之後,盡力將其招降。讓其隨軍效力,跟隨你去打託古斯帖木兒那個蠻酋,得勝歸來後,歸屬我大明遼東軍統轄。”說道這裡微微一頓後突然目射寒光,冷冷說道:“若然他們不肯歸降,剪除漠北元朝餘孽後,就由你率領大軍予以剿滅。”說道這裡,伸手指了指不遠處的藍玉。
藍玉聞言忙即躬身領命。
朱權聞言心中一沉,暗暗忖道:看來去到大寧後,須得想方設法讓老瘋子歸順不可。此時納哈楚大軍歸降後,老頭子自然不能容忍一支昔日敵人的殘部遊離於遼東。此時兀良哈三衛盡皆歸屬我大明統率。他這幾千人馬哪裡敵得過藍玉十五萬大軍和兀良哈三位人馬圍剿?
朱元璋吩咐薛京收攏地圖後,讓其遞給藍玉,沉聲說道:“為了這幅詳細標註這幅地圖上的河流湖泊,各處地勢,錦衣衛屬下潛入漠北的密探也死了只怕不下百人,你拿回去詳盡參詳,回去收拾收拾,明日出發前往大寧。”
藍玉默然接過地圖後叩拜離去,步履矯健間神采飛揚,胸中全然沒有了初來早朝時那股鬱悶之情。
本書首發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 ,都會成為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為作者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