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童心知在這等平原開闊之地,若是敵人騎兵無心死戰,即便自己找到了他們的所在,也難奈何得了他們,無奈之下只得派出數十個斥候巡視八方,自己率領五萬精銳騎兵朝江邊大營返回。

納哈楚眼聽得觀童稟報,心知大江對岸的傅友德,和附近的藍玉兩隻明軍,意在糾纏自己這十數萬大軍,絕不會硬拼死戰,用的正是蒙古騎兵的游擊戰術,心中也是無奈,只得傳令麾下大軍整裝待發,準備離開松花江畔。

福餘衛首領海撒男答奚,眼見對方不過數萬人馬,就要逼得己方十數萬人馬避之不及,回想起慶州城下遭遇明軍騎兵後的倉惶撤離,心中憋屈,嘟囔道:“大帥,咱們兵力雄厚,未必需要躲開他們。”

納哈楚手指著江面白茫茫一片堅冰上,數千大呼小叫,怒罵的明軍,沉聲說道:“昨日斥候所報,馮勝的大軍雖還在兀良哈地盤,但此刻未必不在趕來的路上,若是咱們還停留此處紮營,入夜之後十數萬明軍順江殺上岸來,咱們如何應付?”

眾人聽他如此解說,心中俱都是一沉,北元騎兵在大白天的平原上對戰明軍步卒那自然擁有壓倒性的優勢,可若是入夜給敵人大軍,利用江面上騎兵無從施展之處,偷襲軍營就兇險得緊。三衛首領雖對江心常升那夥明軍恨得咬牙切齒,卻也心知主帥納哈楚所言極有道理,只得讓三族騎兵收拾整裝,準備離去。

傅友德在對岸看見納哈楚要率軍離去,將還在江心汙言穢語罵戰的常升喚了回來,對他笑道:“讓所有弟兄全部回來,稍事休整,若是納哈楚還要順江而走,咱們就在大江隔江尾隨於他。”看了看天色,估計今夜不會下雪,轉過頭來對一個斥候隊長沉聲說道:“你帶幾個屬下兜個圈子過江去找藍玉,傳我軍令,只要納哈楚離開江邊遠去,就率軍回江邊來,不要追趕,以免中伏。東$方$&n”

一個時辰後,北元大軍浩浩蕩蕩的離開江畔朝北而去。此時西北方向的平原上,藍玉常茂率領兩萬騎兵,遠遠駐足觀看納哈楚大軍離去。藍玉已然得到了傅友德派遣軍士所傳的軍令。眼見納哈楚大軍離開江畔,也不率軍追趕,率領麾下明軍騎士朝江邊趕回。

常茂今日殺得甚是興起,低聲嘟囔道:“咱們何不索性尾隨納哈楚大軍而去,待入夜偷襲他們?”

藍玉眉頭一皺,斥道:“副帥所言甚是有理,納哈楚今日雖是吃了些小虧,畢竟兵力尚佔據絕對優勢,你也莫將他看成了傻子一般。”

常茂眼見舅舅也這麼說,伸了伸舌頭,不敢再囉嗦,率領手下騎兵跟隨藍玉而去。

傅友德眼見藍玉大軍回到江邊,當即傳下軍令,兩軍隔著寬闊的大江遙相呼應,齊頭並進,朝北搜尋。

傅友德和藍玉的明軍前行數十里,再未發現遼東元軍蹤跡,便即掉轉馬頭朝南返回,直到入夜,方才回到馮勝的大軍營地。

遼東元軍大營之中,三衛首領正圍坐在爐火旁。福餘衛首領海撒男答奚端起碗來喝了一口茶,皺著眉頭連忙吐出,忍不住破口大罵道:“孃的,這些可惡的漢人,追到了咱們也不死戰,就是一味搗亂,讓咱們不得清靜。”

塔賓帖木兒,阿札施裡喝著那一股子泥腥草根味道的茶水,也是連連皺眉。原來納哈楚害怕在江邊紮營給明軍偷襲,故此遠離了大江,到了大興安嶺一處避風的山坡下紮營。軍營中取水困難,只得將地上的積雪,鏟進大鍋燒化了讓士卒和馬匹飲用。

塔賓帖木兒這兩日已然聽自己部族中的牧民告知,知曉明軍在自己的地盤上刨地開荒,一幅落地生根的打算,心中焦慮不堪,沉聲說道:“看這架勢,明軍是鐵了心跟咱們耗,他們也有數萬騎兵,若是開春草長之時,也這麼四處擾襲,讓我等三族牧民無法放牧,那可就麻煩了。”

阿札施裡,海撒男答奚聞言勃然變色,這些遊牧部族賴以生存的法子就是放牧牛羊,明軍雖然也只有五六萬騎兵,無法和遼東元軍在平原死戰,但控制三衛地盤,不讓牧民放牧牛羊卻也是輕而易舉。

塔賓帖木兒站起身來,沉著臉說道:“漢人能騷擾,咱們就不能騷擾他們麼?我去找大帥說說。”說罷掀開帳簾,大步離去。

阿札施裡,海撒男答奚對望一眼後,也都是站起身來,尾隨他而去。他們三人平日裡雖也不乏勾心鬥角之事,但此時明軍挖地墾荒,配合擾襲放牧之計,無異於將三族架在火上烤一般難受,事關本族存亡之事,也不得不和塔賓帖木兒一同前去。

納哈楚在帥帳之中來回踱步,聽著三衛首領的訴苦,心中甚是無奈,明軍控制三衛地盤,無疑斷絕了三族生路,他雖是身為主帥,也無法強行阻止塔賓帖木兒等人主動出擊的要求,暗自忖道:看來也只有互相擾襲,儘量拖延時日,看能否拖到明軍糧草不足,自行撤軍了。想到這裡,轉身對三衛首領說道:“你等三人明日率軍出擊,不可死戰,只可擾襲。”

第二日清晨,塔賓帖木兒等三人各自統帥三衛共計六萬人馬,出了軍營來到松花江畔西岸,沿江朝南疾馳,尋找明軍大營。納哈楚和觀童,仍然統帥遼東元軍的主力大軍。

塔賓帖木兒對身側的兩個同夥說道:“若是咱們能重創明軍騎兵,讓他們無法控制咱們的地盤就好。”阿札施裡,海撒男答奚,聞言點了點頭,深以為然。

天剛亮之時,傅友德和藍玉帶領常家兄弟,統帥五萬多明軍騎兵也是出了大軍營地,在東岸順江北上,繼續搜尋納哈楚的元軍駐紮之處。行不多時,聽得前方斥候回稟,說是大江對岸發現元軍。

傅友德吩咐屬下兩個騎士,急速回營稟告主帥馮勝。率軍繼續前行,不多時已然隔江看到了三衛數萬騎兵怒潮般賓士而來。

傅友德遙望對岸元軍數量雖眾,但也不是遼東元軍傾巢而出,索性懶得理會,和藍玉率領眾軍繼續沿江北上,搜尋納哈楚主力所在。

馮勝聽得傅友德屬下軍士告知元軍自對岸而來,略一沉吟,吩咐讓民夫盡皆留在軍營之中,離大江最近的兩個軍營中的火炮全部掉頭,炮口對準江心冰面。自己率領燕王朱棣,寧王朱權,曹國公李景隆等人出了軍營,走到江邊檢視敵情。

塔賓帖木兒等三人率軍趕到明軍大營對岸,眼望對面四個以粗木構建的極為紮實的營寨,心中都生出無力之感,昨日吃了個大虧,如何還敢讓眾軍上這滑溜溜,難以騎馬賓士的堅冰之上?即使繞道過了大江,面對對方堅城般的防禦,騎兵也是毫無用武之地。

朱權眼見對面元軍躊躇不前,轉頭對馮勝說道:“目下遼東元軍已然處於極為被動的境地,估計此來的就是兀良哈三衛人馬。咱們不如趁機招降於他們,若是僥倖成功,等若斷去了納哈楚一臂。”

燕王朱棣身側的僧道衍,在一旁對他輕聲說道:“此等機會殿下萬萬不可錯過,只須招降了遼東元軍納哈楚所部,那殿下在陛下心中的分量,自會增加不少。”朱棣聞言微微頷首,深以為然。

馮勝也覺得朱權言之有理,不過讓誰去好呢?他身為三軍主帥,自然不能冒險。

朱棣,朱權同時躬身請命,前去招降兀良哈三衛。馮勝心下甚是為難,忖道:聽藍玉所說,寧王殿下口舌犀利,也曾對付貴力赤,脫歡等漠北元軍部族首腦,而且他還身懷武功,比燕王殿下更為合適。想到這裡,微笑道:“請燕王和本帥坐鎮大軍之中,寧王殿下也不可走到對岸元軍弓箭所及之處,讓元軍部族首領江心談話便是。”

朱棣聞言心中大為失望,不由得苦笑。

朱權當即請來乃刺無,蔣賢,師傅秦卓峰,便要出發,徐瑛也吵著非去不可,朱權拗不過也只得由她,苦笑說道:“咱們又不是去打架,去那麼多人做什麼?”

徐瑛笑道:“若是這些韃子害怕,讓他們也多帶兩個人就是了。反正江面上難以騎馬,就是打架也不怕他們。”

幾人腳上外套一雙防滑的草鞋,正要出發之時,朱權將馬三保喚到身邊,對他說道:“若是我去和這些個傢伙談了一炷香還不見結果,你就將前兩日咱們埋設的地雷挑兩個遠點的點燃放了起來,也好唬唬這些服硬不吃軟的傢伙們。”

馬三保聞言心領神會,轉身和景駿,司馬超去了江邊準備。

朱權走在江面之上,轉頭看到乃刺無手腳微微發顫,也不知是冷的還是因為畏懼,忍不住微笑安慰道:“只要招降了這兀良哈三衛,回到應天之後,本王定當如實稟報父皇,讓他給你加官進爵,回應天享福。”

乃刺無聞言甚是喜悅,原來此時明朝洪武初期的人口,經濟,文化都處在一個“南重北輕”,極不平衡的狀態。北方廣大地區連帶北平,也就是以前元朝的大都,無論人口數量,城市規模,和經濟文化的繁榮,遠遠不能和現在的都城應天相提並論。乃刺無從沒去過江浙,江蘇的繁華富庶之地,對此是心儀已久。

本書首發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 ,都會成為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為作者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