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山上肯定比山下要冷的。

如果學校能建在山下,是不是更保暖一點?

村長卻說,“我們這邊地勢不好,因為常年下雨,山上的石頭都會滑落下去,反而沒有山上安全。”

像這裡村民的房子都是建在山上的。

“孩子們倒是沒什麼,都適應了。”

“而且她們人數也不多, 如果人數有幾百人,申請建一個學校還行。但就這麼五十個人,就建一所學校也不切實際。”

村長的意思主要是想招幾個老師把這些孩子教出成績,讓她們能順利考上鎮上的初中就可以。

畢竟當地人最高的學歷也就到初中。

能到初中畢業就可以出去打工了,村長也只盼到這裡。

陸恆奇怪,“她們的父母都在哪裡打工?不能帶她們去當地的小學讀書嗎?”

村長搖頭, “不太行, 她們父母出門工作要租房子,如果帶孩子過去,不僅房子不夠住,還得換大房子。”

“而且外地的學校基本吃食堂,她們父母的錢也沒那麼多。”

而且大孩子上學了,小的就沒人看了。

所以要上得一起上,但一起上費錢。

外面的幼兒園一學期最少也得兩千。

而且還不包括接送。

那群父母本身沒什麼文化,找的工作也都是一些零工。

聰明一點的可以去廠裡,但廠裡都住員工宿舍,也帶不了五六個孩子。

陸恆

一個本不富裕的家庭就生了五六個孩子,確實不太好帶去城裡。

村長嘆一口氣,“不過現在好多了,咱村裡就剩這幾家困難戶,剩下的年輕人基本都出去打工了,將來應該不會生這麼多孩子了。”

出了遠門的人,知道教育孩子費用高,如果想要孩子將來能讀書, 也會替孩子考慮, 不會再生那麼多。

眼下只要解決完這些孩子的讀書問題, 剩下的也不是什麼大問題了。

奶爸們都嘆一口氣。

問村長要不要社會援助什麼的?

村長連忙擺擺手。

“不用不用,這次能把你們請來我就很滿足了。”

“而且現在村裡除了老人,也沒什麼年輕人了,所以才想把這些孩子的教育問題解決一下。”

“將來她們大了,能自食其力了,我就不用操心了。”

這裡本身就是個不大的村子,年輕人都出去了,剩下老人他可以不用管。

但孩子們好歹得讀點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