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德柱聽陳源這麼一說有些不解地問道:“和泥不都是這樣的嗎?”

陳源心中有了靈感,卻是一笑道:“本來是如此,我還可以把這效率給他們提高几倍,去找四當家,找幾個木工來。”

光頭老四的動作很快。

兩炷香的時間,四個木工來到海灘,恭恭敬敬地站在那裡,準備聽陳源的訓示。

“大家不必如此,讓大家做的東西想來大家應該見過,就算沒見過,我一說大家也應該會……”

陳源一邊笑著寬慰木工們,一邊將自己剛才畫的“風車”和另一個機具的草圖展示出來。

老郗接過兩張草圖,貼在一塊大石之上。

“公子的意思是讓咱們做一個風車,再做一個大木頭大桶,用來和這原料?”

老郗來自泰西,對風車再熟悉不過,一下便明白了過來。

“正是如此,這風車的扇葉,可參照你們西洋帆船的船帆,這樣剛開始的時候快一些,以後再作改進便是。”

“至於,這個和料的大桶,也不要太大,有一丈直徑即可,裡面做些螺旋狀扇葉,用來和料……”

老郗本來就是熟練工匠,一聽就懂了。

這風車的製作他從小就耳濡目染再熟悉不過。

至於和料的攪拌機,那玩意兒也沒難度。

正所謂難者不會,會者不難,在場的都是熟練工匠,一看就明白了。

“唉?這不就和咱們小時脫粒用的扇車有點相像嗎?”

一名工匠見陳源態度和藹,沒有一般官員的架子,也就放鬆下來,這邊靈感也上來了。

“這位老兄說得對,其實它們的原理——就是道理是一樣的,只不過咱們這個大得多,要做得結實些,結構也不需要那麼精巧的!”

陳源對那名工匠讚許地點了點頭。

“公子弄的物事,咱們倒一下子就能看明白,不像那些大頭巾,說半天都不曉得說了個啥……”

下面的工匠們憨厚地笑著說道。

眾人既然已經瞭解了這兩種機具的原理和大致製作方法,剩下的就是讓老郗領著眾人開始製作風車和攪拌機。

島上因為經常造船、修船,有著堆積如山的上好木料,拿來做這些用具,完全沒有一點問題。

又花了半個時辰和眾木工將新的機具的製作的關竅討論完畢,卻見歐可帶著一幫青壯從山上已經挑來了一擔擔的黏土。

從自己船上搬來的鐵礦渣這時也已經到位。

“咱們齊頭並進,這邊老郗帶著木工師傅們先做兩架風車和和攪拌器,那頭歐可你帶著所有青壯先把黏土和石粉和勻。”

眾人一直忙到午後未時,方才把小山一般的主料和勻。

陳源把歐可叫道一邊,將關鍵的鐵礦渣配比詳細地給他說了一番,小夥子倒是聽了兩遍便自明白了。

這時,沈煥已經差人前來稟告,窯爐那邊也已經生火準備完畢。

島上有一處磚瓦窯,勉強可以用來因陋就簡燒製和好的物料。

接下來的事情便是交給火焰和時間,當然也需要燒火的師傅注意窯爐的溫度。

這些陳源都詳細地給眾人做了解說。

就這麼熱火朝天的一番大幹,一直持續到了掌燈時分……

翌日中午。

一個池子裡,滿滿地都是水泥砂漿……

“這物事太靈了!有了這玩意兒,看來沈百戶的軍令狀是一點沒問題了。”

大光頭四當家拿著一小坨水泥塊,不住地讚道。

“這可比搬石頭蓋房子快多了!有了這東西,咱們的碼頭十日可成!”汪巡檢也是笑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