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馬甲線(第1/3頁)
章節報錯
八月份的時候,《神話歸來》的測試服上線了“自走棋”新玩法,引起了一小部分人的關注。
&noba類的玩法,玩家並沒有太多的重視,目光主要還是集中在測試服裡新上線的幾個角色身上。
而更引人矚目的動作,還是在經過了兩個月左右的內測後,在八月份正式上線嗶站的FGO國服。
這款來自櫻花國的二次元手遊,在上一世裡,幾乎是以一己之力,憑藉強大的營收能力,為嗶站敲開了上市的大門。
可以想見它在二遊市場上的威力。
不過這些對於群星集團而言,都只能算是發展道路上的小插曲。
在這個暑假,更牽引著內部工作人員心情的,還是有關於集團內部的業務部門調整。
根據幾個月以來的會議和規劃,在八月中旬的時候,群星集團對內宣佈了有關組織架構調整的通知,並會透過一週左右的時間進行新組織架構的梳理工作,完善新的工作流程。
新的集團內部框架,主要分為六個板塊。
一是投資規劃事業部。
主要負責群星集團對外的投資業務,由李智斌接手。
原先李智斌就負責群星投資管理公司的業務,如今的職能也差不多。
第二,是大資料與雲服務事業部。
主要由戴卓山全權負責,業務包括各類需要利用大資料系統和雲端計算服務的業務型別。
內部主要職責,一是技術落地,二是匹配服務。
包括向群星旗下的各類產品提供針對性的大資料推薦演算法等,都在這個範疇內。
第三個,則是數字娛樂事業部。
負責人是龔奧,主要業務就是遊戲,這個很好理解。
除此之外,也會包含電競、周邊等衍生內容的開發,以及針對未來遊戲發展方向的研究,比如AR,VR,腦機介面之類的。
第四,是技術核心事業部。
主要任務就是研發新興的前沿科技技術,為集團未來發展提供科技創新的原動力。
內部包括了跟各大高校合作的實驗室和目前正在計劃推進的群星集團內部的研究中心等。
第五就是微訊社交事業部。
由廖沁宇負責,從字面意思就能理解,就是以微訊為核心構建起來的整套社交體系,都涵蓋在內。
最後第六個,就是財務與監管事業部。
名義上是由徐行本人負責這一塊,手底下則是交給姚圓圓等人,包括財務、監管、招聘、行政、採購、審計、文化等。
六大事業板塊互相獨立又彼此緊密聯絡,形成了目前群星集團的內部架構。
不過數萬人的企業,步子賣的太大,就容易扯到蛋。
組織架構轉變的這段時間,註定會有一段不短的磨合期,甚至會出現大大小小的問題。
但有些事情總是要面對的。
之前幾年群星集團發展迅猛,很多存在的問題,都被快速發展的增長速度給掩蓋了。
如果不能儘早發現並處理,很容易給未來埋下隱患。
大公司病不是說說就能避免的。
而除了六大事業部之外,類似嗶站、逗魚直播等,雖然跟數字娛樂事業部和微訊社交事業部都有業務掛鉤,但本身則作為獨立公司,不被算在群星集團六大事業部的架構內。
同時,以徐行為首的集團高層,也單獨成立了群星集團的最高執行委員會。
委員會內部成員,主要來自於六大事業部的頂層高管,設定每個月中旬都會進行定期會議,互相交流事業部內部資訊,並對集團的後續發展方向做出規劃和指導。
此外,再設立委員會直屬的下轄員工工會,工會負責代表員工集體持有虛擬股,並享有分紅的權利。
工會成員則會每半年對內進行一次評選,從六大事業部內的非管理層員工中進行選擇,員工型別必須涵蓋公司內部大部分的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