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如山印”“玄武法衣”“金剛琉璃盾”。

站在三個護身防禦法術的石臺面前,周懸蜂小聲的念出三門法術的名稱,仔細思考三門法術的優劣,以及哪門法術更適合自己。

《不動如山印》是一門法印類法術,主要以真氣配合雙手結出各種玄奧法印,勾動大地之力加持自身。

按檯面上的文字記載,此法防禦能力全面,無論是對法術還是法器都有強大的防禦能力,甚至心神方面的攻擊有也不錯的效果。

如果是築基修士來使用此法術,可以直接召喚出一道山嶽之影進行防禦,不但防禦能力大幅提升,而且被山影所籠罩的地方都會受到保護。

缺點就是此法過於玄奧,需體會大地的厚重才可修煉成功。

而且使用此法時,不可隨意移動,容易成為別人的靶子,當然若是練到圓滿靠著法術種子就不會有這樣的限制。

《玄武法衣》是一門靈光類防禦法術,主要是以煉氣後期修士的護體靈光演變而來。

據檯面上的文字記載,曾有修士見到過玄武真靈,受其龜背上天生靈紋影響,透過護體靈光將靈紋模擬出來,化為一件法衣穿於修士身上,達到驅災避禍之效。

缺點就是修士對於自身的真氣控制要求極其高,哪怕是煉氣後期真氣有如身體一部分,也是很難掌控這門法術。

《金剛琉璃盾》是一門祭煉類法術,以自身真氣吸取各種靈物的精華祭煉成一面盾牌,屬於半法器半法術的特殊類法術。

據檯面文字記錄,此法可以吸收各種靈物精華,配合功法可以不斷成長,傳聞創造這門法術的高人,曾將這門法術修煉到可以防禦法寶的境界。

缺點就是這門法術太耗費資源,影響這門法術的威力,除了修士的實力和法術的境界外,是否有足夠的資源提供法術修煉也是重要的因素。

這三門雖然都想要,但周懸蜂只能選一門。

並不是因為秦長老只能讓他免費領取一門法訣,如果需要周懸蜂可以用貢獻值兌換。

主要每個法術修煉要求很高,練習多了只會拖累修士自身。

就像這三門護身法術達到小成境界,加起來都比不過一門達到大成護身法術厲害。

沒有桌面可敲的周懸蜂,摸著刺手的鬍鬚,不斷思考自己選擇哪門護身法術更好。

時間在兩位老者對弈中慢慢流逝,唯有棋子落下的聲音在提示時間的變化。

周懸蜂還站在石臺前不斷思考,因為不單單需要思考法術本身的威力,他還要考慮自身是否能修煉成功,以及是否符合自己鬥法廝殺的習慣。

若是選錯,不單單是浪費這一次的機會,而且還浪費了他的時間和資源。

最終,周懸蜂把靈符貼在裝有《金剛琉璃盾》這門法術的玉盒上,確定了自己需要的護身防禦法術。

至於為何選擇這麼法術,周懸蜂有著自己的思考。

第一門法術太過考驗修士的悟性,他從修煉開始就主要練習的是本命物帶給他的天賦法術,對於一般法術修煉的經驗沒有其他修士豐富。

而且他知道自己的悟性並沒多麼厲害,像靈眼術,輕身術都是靠著本命物的加持和丹藥的際遇不斷提高。

若是選擇《不動如山印》就算學會,也頂多達到小成境界,也許靠著時間慢慢磨到大成,至於圓滿境界他有自知之明。

第二門《玄武法衣》在防禦能力上達不到周懸蜂理想的要求,雖然周身都受到保護,而且還能靈活移動,但是一旦敵人的攻擊力過高,那麼就很難維持法衣狀態。

而且這門法術要求修士在使用時,不斷保持精細的真氣控制,這和他需要配合蜂群使用自己特定的法術就會有些矛盾。

第三門法術周懸蜂覺得很適合自己,防禦能力強大,可以在鬥法廝殺時隨意移動。

更重要的是對悟性和真氣掌控方面要求不高,至於消耗錢財,周懸蜂感覺暫時還能支撐。

所以最後周懸蜂只好把靈符放在有《金剛琉璃盾》的玉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