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那些嬸子為什麼又集體上門?(第1/2頁)
章節報錯
雖然價格是貴了那麼一些,但這對於他們的銷量來說,影響只很少的一部分。
祝子睿仔細算了下,以一毛錢二十斤的成本來算,他們一天材料的在二十五塊,人工的在八十。
外加上租借廠房、水電、吃飯、運輸,這裡再算十五,一共就是一百二十。
頭飾的平均價差不多在五毛一個,一千三百個就是六百五十塊。
這六百五十塊要和供銷社二八分賬,他們能到手五百二。
減去成本的一百二,最後每天的收益能在四百塊。
祝子睿乾脆做主,不等到三個月後,直接又招了一百五十個工人。
這一下把小貝殼、小海螺乾的不夠了。
那些沒有工作,每天閒來無事的人全都開始四處撿這東西。
為了確保材料足夠,他們甚至只要滿了二十斤,廠子就能收。
市裡有不少沒工作,每天又很閒的人,就跑到長長的海岸邊去撿小貝殼、小海螺。
好在這個時候管的嚴,沒誰敢有包場壟斷的心思。
這訊息甚至傳回了隊裡,那些沒事的嬸子也每天去岸邊撿。
這種事乾的人多了,其實每個人都撿不到多少。
她們一算,還沒有糊紙盒子賺,便放棄了一大半,最後只剩下很少的一部分人堅持了下來。
但材料是真的不夠,龐景林乾脆打電話去找其他海島上的大隊長,說了收東西的事。
來來回回折騰了好一陣子,這才總算是把材料不足的問題給解決。
對於飾品廠的成功,蘇宜佳還是覺得很開心的。
直到現在她才能理解,那些老一輩的人說,八十年代是創業最好的時候。
豬吹上口氣,都能上天。
尤其只能公家建廠聯絡供銷社賣貨,那就更是沒有任何的競爭壓力。
不過這清淨的日子,蘇宜佳到底沒過太久,就有嬸子找上了門。
而且這次找上門的嬸子還不少,一口氣把他們家的客廳都擠的滿滿當當。
那些嬸子手裡都拎著小禮物,有的是一斤紅糖,有的是兩個罐頭,還有水果、肉啊之類的。
雖然東西都不太多,但沒有一個是空手來的。
“小蘇啊,你最近是不是有事在忙,我們都沒看到你出門。”居嬸子將手裡的水果放到桌子上,笑道:“這是我朋友家種的棗樹,結出來的第一波棗子,給我家送了一大筐。我覺得挺甜的,就給你帶了點來。”
其實哪有什麼朋友送的,這就是她自己去黑市買的。
只是用這種說法,最不容易被拒絕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