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三槐最遠去的地方就是山下的集市,稍微大一點的城市都沒見過,黃裳一句話支到千里之外的大海,他什麼都判斷不了,腦子亂作一團。

不動真格的,他只是希望小喬峰能抓住機緣,現在機緣真放到他面前了,他又患得患失起來。

黃裳也知道自己提的太突然,喬三槐有顧忌很正常,遂道:“老哥,我知道驟然做這麼大的決定不容易,我再等你一天,我明天再走。”

仁至義盡啊!

喬三槐捫心自問,自己何德何能能讓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砸到自己頭上?

這中間不會有什麼陰謀吧?

拐賣人口?

他雖然不清楚黃裳和李滄海是什麼人,可是隻看外表,自己這一家有什麼價值值得這兩個人跑這麼遠在自己家用幾天時間哄騙自己?

喬三槐用他最樸素的心理判斷出自己真是遇到好人了,這個時候他有表現出一家之主的果斷,道:“相公,這對峰兒來說是天大的好事,我們有什麼不放心的。只是讓我們這老兩口跟著峰兒,還得給你多添麻煩,我們就不去了,等峰兒學成了,回來看看我們就成。”

說完眼淚都忍不住掉下來了,兒子本就不是親生的,再這麼放走,等過個十年八年的,孩子心裡還能有自己這老兩口了嗎?

可是為了孩子的前途,自己不得不這麼做。

黃裳道:“老哥多慮了,我們黃家村很大,也有很多外姓人口,沒什麼麻煩的,再說我讓你們同行也是為了孩子。我就算能教他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代替父母的作用。峰兒太小了,伱們不在他身邊,對他的成長不利。”

黃裳執意帶著喬三槐夫婦就是認為喬峰的成就看似是少林、丐幫的培養,實則喬三槐夫婦潛移默化的作用才是最大的。

他們看著沒什麼本事,影響不了喬峰的武功,可是就是他們的質樸、善良造就了喬峰的價值觀,在這方面,黃裳也沒有信心能把喬峰教育好,因為他和喬峰本來就不是一類人,他自問教不出喬峰、郭靖這樣的人。

喬三槐當然不願意和兒子分開,聽懂了黃裳的意思更是滿心感激,這裡實在沒什麼放不下的了。

租了少林的兩畝田地,總要跟少林交代一聲。

黃裳和李滄海向來是只帶銀兩,其他的什麼都不帶,而喬家更是身無長物,只是收拾簡單的行裝,等喬三槐從少林回來就上路。

可是等回來的不只是喬三槐,還有好幾個少林僧人。

黃裳正抱著小喬峰玩呢,看到這個場景,有些皺眉,他沒有理會少林的僧人,而是對喬三槐道:“老哥,我們這都收拾好了,就等你回來了。”

喬三槐滿臉尷尬,站在少林僧人的身後,搓了搓手,卻沒有答話。

當先的一名僧人走到黃裳面前雙手合十:“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黃裳道:“大師有禮。”

僧人道:“貧僧有一事相詢,施主勿怪貧僧唐突。”

很有禮貌,黃裳想回一句“恕你無罪”,話到嘴邊就變成:“大師請講。”

僧人道:“聽聞施主想帶走喬氏一家,可有此事?”

黃裳道:“確有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