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大人很客氣,問道:「先生怎麼來了?」

嶽不群不廢話,道:「楊大人,錦衣衛就在府外,等著拿大人下獄,劉公公參大人貪贓枉法。」

楊大人聞言大怒:「他安敢如此?」

嶽不群道:「敢不敢現在就不必提了,大人有何打算?」

楊大人一靜,疑惑問道:「錦衣衛要拿本堂,先生怎麼知道?」

嶽不群道:「錦衣衛莫指揮使與我已經認識二十來年了,他知道我與大人相識,來抓大人前特意相告。」

楊大人一驚,錦衣衛是太祖建立的特務機構,歷史最悠久,雖然現在受制於西廠,但依然非同小可。

嶽不群一個江湖人,早在二十年前就想著結交廠衛,可謂深謀遠慮,這就更增加了楊大人對嶽不群的防範。

楊大人問道:「那先生找來告知又是什麼意思?」

嶽不群道:「嶽某知道大人是因為不肯同流合汙才被陷害,心中敬佩大人。宦官專權,是國之災難,大人面對當前的局面,可有良策?」

楊大人躊躇,他能有什麼辦法,只能盡力抗爭,至於後果如何,卻沒有底。

嶽不群道:「大人,看來你也沒什麼好辦法。嶽某倒是有一策,大人願意聽嗎?」

楊大人奇怪了,問道:「先生有何良策?」

嶽不群道:「簡單,直接殺了宮裡那位也就是了。」

「啊!」

太簡單粗暴了。

不過楊大人隨即搖頭,道:「不可。」

嶽不群道:「大人放心,嶽某想殺他,諒他無處可逃。」

楊大人還是搖頭。

楊大人還真不是擔心嶽不群的安危,只是對這種任俠的手段不喜。

劉公公的問題不是殺了他一個人就能解決的,這是朝廷整個用人制度的問題,或者說是皇帝用人的喜好問題。

殺了一個劉公公,還會有王公公、魏公公,不能說所有的宦官都弄權,但這種能做到一手遮天的司禮監掌印太監,大機率會弄權。

而且這種不經過司法審判的不罪而誅,置朝廷法度於何地。楊大人就在在這套制度下飛黃騰達的,即便是在眼前的危難時刻,他依然不願破壞這個制度。

楊大人相信嶽不群是出於好心,但這是手段一旦放任,就會後患無窮。

「殺富濟貧」、「替天行道」這種聽著正義的口號,從來就不被楊大人所喜,這也是他想與嶽不群這個看似滿腹經綸的書生保持距離的原因之一。

嶽不群問道:「大人要束手就擒嗎?」

楊大人道:「本堂行的正、坐的直,談不上「束手就擒」。本堂相信朝廷法度在,自有忠義之士不會屈服於不女幹佞小人。」

不束手就擒又能如何?無論是刺殺劉公公,還是逃跑,那才是真正的萬劫不復,永無翻身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