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風瞪大了眼睛:「這豈不是因禍得福?還能和嶽不群學藝,這絕對是天上掉餡餅的事。」

劉正風也不提自己的難處了,照辦就是。

劉正風匆匆離開,嶽不群終於露出了微笑,這才只是第一步。

劉正風把自己的二弟子米為義推上掌門之位。

劉正風理解嶽不群的意思,這個人說是掌門,但對嶽不群要絕對服從,年齡太大不好,太小又沒法做掌門,米為義正適合。

年齡與令狐沖相仿,江湖上也略有俠名,再與嶽不群學藝一年,又有了師徒之誼,最適合代嶽不群控制衡山。

嶽不群把封不平派去衡山,暫時代理衡山事務。

衡山派併入華山派的訊息在江湖上引起軒然大波,還從來沒有過這種級別的門派合併。

莫大先生死了,劉正風退出江湖,但衡山派也是個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門派,建派時間比華山派都早,遠沒到要土崩瓦解的時候,就這麼歸了華山了。

左冷禪更是勃然大怒,自己費盡心機,竟然為他人做嫁,尤其還是嶽不群。

左冷禪沒敢找上華山,卻派人去衡山質問。

嶽不群早就叮囑過封不平,對嵩山派不用客氣。

封不平這些年在華山得到嶽不群的全力扶持,武功進境遠勝以往,左冷禪不親自出手,嵩山派沒有人是他的對手。

封不平辣手廢了三人,嵩山派灰溜溜地離開,算是穩住了衡山的局面。

華山派的強硬給恆山派和泰山派指出一條明路,也給嵩山派敲了一個警鐘。

左冷禪立刻暫緩了對這兩個門派的逼迫,怕把他們也逼入嶽不群的懷抱。

米為義登上華山,他對嶽不群一直是感激的,因為當初就是嶽不群救了他們。

米為義正式拜師嶽不群,劉正風就是見證人。有了這層關係,劉正風和嶽不群的關係也更近了一層。

看著米為義,嶽不群滿意地點頭,經歷過磨難,又和劉正風在軍中磨練,剛剛抵禦了蒙古的入侵,既年輕,又沉穩,是嶽不群喜歡的型別。

嶽不群不只把失傳的衡山劍法全都傳給了米為義,更是傳授他《九陰真經》,拳腳功夫在米為義力所能及時,也不吝嗇。

米為義上了華山就覺得華山派與眾不同,並不是他以為的劍派就是以練劍為主,而是練什麼的都有,更有甚者只是和嶽不群學文,準備考狀元,就是牟振。

米為義並不知道牟振的身份,劉正風也沒和他說過。

當他知道牟總兵的兒子和嶽不群學文時,不知道該發出怎樣的感慨。

牟總兵的兒子想考文狀元正常,他師出少林也正常,可是在少林學完武,武舉落敗,又拜入華山門下又學文,要去考文狀元,這就很詭異了。

牟總兵不認識真正的大儒嗎?

米為義也聽過嶽不群給牟振上課,頓時覺得高山仰止。….

這個時代文人大多輕視武夫,當然也有武夫輕視文人的,但那一般都是莽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