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大人招待得很熱情,這幾派也是第一次和官僚打交道,覺得很新奇,但也很體面。

許大人坐在嶽不群身邊,舉杯道:「嶽先生多年的栽培,使我兒有今日的成就,許某敬先生一杯。」

嶽不群道:「泰兒有天資,入我門下,沒有埋沒了他就好。」

看著嶽不群與當朝二品大員談笑風生,這幾派的人沒有不活動心思的。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許大人放下酒杯,忍不住「嘿嘿」笑了兩聲,道:「先生可知道我兒最大的對手是誰?」

嶽不群不明白許大人為什麼這麼問,不由得問道:「是誰?嶽某認識嗎?」

許大人道:「正是牟大人的兒子,牟振。」

「牟大人的兒子?」

那不就是自己巴巴趕到京城想收徒,卻被直接拒絕的牟大人嗎?

牟大人如今已經升至總兵,就是莫千軍接了他的班。

嶽不群搖頭失笑,道:「還真是有緣啊,這麼說少林現在也應該有人在京城了。」

許大人道:「應該如此。」

武舉的程式是于帥府內考其策略,於校場內試其弓馬,可以說是先文後武。

文策嶽不群信心十足。

孫子、吳子、尉繚子,六韜、司馬、虎鈐經,還有這個時代沒有的《紀效新書》、《練兵實紀》、《武穆遺書》,再加上現代的一些兵書戰冊,嶽不群都掰開了、揉碎了傳授給許泰,這其中有許多嶽不群的奇思妙想,其的深度、廣度,即使是一些久經戰陣的老將也未必能比。

出了帥府的許泰紅光滿面,可見沒難住他。

嶽不群只是欣慰地點頭。

比試弓馬刀槍的校場堪稱這個時代最大的校場,由兵部聯同京營總兵官監考,規格很高。

而在場的還有一位大員旁觀,就是錦衣衛指揮使莫千軍。

武舉也是錦衣衛選拔人才的重要途徑,而且許泰和牟振還都能和他扯上關係,他也想看看當年許大人和牟大人的選擇誰高誰低。

但莫千軍沒有和嶽不群打招呼。這麼多年他也品出來了,自己這個師父有些陰險,喜歡在暗處活動。他不打招呼,自己就絕不能打招呼。

弓分馬上和馬下。

許泰騎著火紅的戰馬繞著校場飛馳,揮舞著一杆鳳翅鎦金钂,意氣風發。

與之相對應的是一位穿白小將,銀盔銀甲內襯素羅袍,胯下白龍馬,鳥翅環得勝鉤掛著一杆亮銀槍,背揹著弓箭。

許大人對嶽不群道:「那個就是牟大人的兒子,牟振。」

嶽不群定睛觀瞧:「好帥呀!」

許泰長的就像個武將,身材高大,虎頭虎腦,虎虎生風。

這個牟振竟然是個小白臉,威武中透著儒雅,一看就是文武雙全。

其實每一個出場的選手都可圈可點,各具特色。

選手們一字排開,許泰和牟振緊挨著。

許泰騎在高頭大馬上,沒有急著摘弓,而是目不斜視,只是盯著箭靶。

只聽一聲令下,許泰一磕刺馬針,他胯下這匹馬四蹄蹬開,猛地竄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