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莊重遇刺(第1/2頁)
章節報錯
謝遜道:“真人,武當派人才鼎盛,未來還會出更多的才俊。有的人喜歡江湖路,這很正常,但江湖不是唯一的出路,有幾位賢弟出來探路,也給後來人多一個選擇,總之,出來了也是武當派的人。”
張三丰想了想,道:“好,我就為你做這個說客。”
不知道張三丰怎麼勸的,最後俞蓮舟、俞岱巖和張松溪都同意了,他們來找謝遜。
謝遜看出三人不是那麼情願,笑道:“怎麼?恨我挖武當的牆角?”
俞蓮舟道:“謝大哥,我們跟著師父好好地練武,想把武當派發揚光大,你非要把我們拽到你的義軍,你這又不缺我們幾個。”
謝遜道:“想要光大武當派也不需要死守在武當。要知道武當派的掌門只有一個,而遠橋是不二的人選。”
俞蓮舟道:“我們對掌門之位並沒有覬覦之心,大師兄當掌門我們都很信服。”
謝遜道:“我知道你們兄弟情深,我也不是要挑撥你們兄弟之情,我只是要告訴你,既然你們都不是掌門的人選,那你們就不必非要留在武當。來我這裡,將來起義成功了,你們都是有功之臣,再回頭用你們的力量幫助武當派,豈不是要比就這麼當個俠士對武當派更有用?未來的武當會越來越大,人越來越多,但掌門永遠都只有一個,有些人就可以離開江湖,投入仕途,一樣是一個好出路。”
三人若有所思,謝遜道:“我沒讓你們脫離武當,你們也隨時可以去向張真人問安。我只是希望你們把平時行俠仗義的精力用在更偉大的事業上,武當並沒有吃虧,最後咱們所有人都受益。”
謝遜還有些心思沒有明說,他是想扶植武當,對抗少林。
佛教不事生產、不交賦稅,擁有很多特權,對社會經濟、軍事都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才有三武一宗的滅佛事件。
少林身為佛教領袖,又是天下第一大派,底蘊深厚,無論何人執政都能屹立不倒。
謝遜早就想要遏制少林的發展,只是以前他的實力尚小,對統一天下還遙遙無期,所以少林從來也不是他的首要目標。
現在,已經能看到勝利的曙光,那就不得不考慮以後怎麼對待少林,乃至佛教。就像他想削弱明教的比重一樣,現在就應該考慮統一天下以後的事了。
謝遜對俞蓮舟一直很欣賞,他專心武道,心無旁騖,性格堅毅,面冷心熱,武功更是成為武當諸俠之首,是武當派的戰神。
俞岱巖慷慨灑脫,堅韌不拔,最能適合軍旅生涯。
張松溪足智多謀,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這些都是將來對抗少林的重要棋子,平衡了,也就太平了。
當然謝遜表面對少林還是很友好的,這次來能參加他的婚禮,自己也必須承情。
陸芷曦嫁給謝遜,也是得償所願。就像陸芷晴說的,謝遜外表雖然兇狠,但真正和他相處過的人,無不為他的魅力折服,男人如此,女人也如此。
陸芷曦從小就跟在謝遜身邊,學文習武。他的武藝、他的談吐都與眾不同,再加上謝遜對她沒有原則的維護,在她還什麼都不懂時,就依戀謝遜。後來情竇初開,謝遜散發著那種成熟男人的魅力,“中年心事濃如酒,少女情懷總是詩”,她的眼裡再也放不下別的男人了。
現在的謝遜,已經沒有太多屬於自己的時間了,即使剛剛娶了小嬌妻,也沒有時間給他花前月下。
朝廷也處在多事之秋,至順三年(1332年)文宗駕崩,寧宗繼位,卻只在位五十三天就死了,皇位空缺了大半年,權相燕鐵木兒弄權達到了極致,至順四年(1333年)五月,燕鐵木兒縱慾過度而死,六月妥懽帖睦爾繼位,就是元順帝,改年號為元統。
這一年京畿大雨,饑民達四十餘萬,第二年江浙受災,災民多至五十九萬。
這些災難卻給了明教發展壯大的機會。
謝遜準備多年,積草屯糧,巨鯨幫航海探險,更是把玉米、紅薯、馬鈴薯這種高產、易於生長的作物帶了回來,並在自己的轄區大範圍種植,使他有充足的糧草接納災民。
短短几年的時間,淮泗、豫鄂等地烽煙四起,明教攻城掠地,多點開花,發展的極為迅猛,不能說得了中原的半壁江山,但至少也能與朝廷分庭抗禮。尤其明教佔據的還都是江南富庶之地,對蒙元的經濟產生了毀滅性地打擊。北方各地,也時有義軍揭竿而起。
繼燕鐵木兒之後,朝廷又出右丞相伯顏專權,被封為秦王。
伯顏實行排漢的民族壓迫政策,漢人百姓沒有不怨恨的,至元元年(1335)年十一月,直接取消科舉,也是直接把漢人儒生也推向了對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