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馬下霸王(第1/2頁)
章節報錯
項羽不做停留,第二招兒槍纂直取面門。項少龍一歪頭,二馬錯登,項羽槍桿橫掃千軍,項少龍想再用戟擋,可是雙臂麻木還在,怕這一下,自己的方天畫戟就握不住了,只好縮頸藏頭,伏在馬背上,同時一磕刺馬針,赤兔寶馬是向前猛地竄了出去,躲過了這一下。
項羽沒有追,他的烏騅馬固然不差,但也並不比赤兔馬好,很難追得上,而且他也不相信項少龍這一去就逃了。
項少龍身為文官,卻跑到陣前,哪能這麼輕易就撤下去,以他的名聲,這一戰必定還會繼續打下去。
就算項少龍逃了,也無所謂,自己三招兒擊退項少龍,楚軍必然士氣大振,秦軍也必然士氣受挫。
項少龍當然不會直接逃回軍營,一出項羽的攻擊範圍,就撥馬回頭,對著項羽道:“好一個西楚霸王,力拔山兮氣蓋世,唉!卿本佳人,奈何為賊?”
項羽聽他還要妖言惑眾,更不答話,催馬又上。
項少龍知道自己硬碰硬是不行了,可是馬上作戰,哪能總也不兵刃相碰呢?
項羽知道力量是自己的優勢,那就以力取勝。
當項少龍再次迎向霸王槍時,雙腳離蹬,順勢翻下馬背。
項羽也沒想到這一招兒就打翻了項少龍,愣了一下。
項少龍這一下可是有準備的,落地後沒有停頓,一個掃堂腿,踢在馬蹄上。
這是牟足力氣的一腳,縱然是天下名駒,也承受不住,頓時馬失前蹄,項羽也一起摔倒在地。
烏騅馬想要起身,項羽有一隻腳還掛在馬蹬上,這要是被它站起後跑起來,拖也能拖死自己。
好一個西楚霸王,雙腳一用力,烏騅馬這等神駒愣是沒站起來。
項羽趕快甩開馬蹬,站了起來。烏騅馬身上一鬆,也立刻站了起來。
項羽想要再搬鞍上馬,項少龍如何能給他這個機會,一個“貼身靠”撞了上來。
項羽急於上馬,仗著年輕力壯,打算硬接他這一下。
可項少龍這一下可不是普通的一撞,這是八極拳中的絕招,以項羽之能,也沒能抗住,被撞飛了,沒能及時上馬。
好在一身鎧甲,防禦性極強,項羽也沒受傷。
這一身盔甲加上一百多斤的長槍,在馬上自然是無往不利,可是到了步下就顯得特別笨拙。
項少龍只穿了平時比武時的武士服,靈活性上不可同日而語。同時拔出“三稜軍刺”,緊靠項羽,以短擊長,刀尖兒始終不離項羽的面門。
項羽靠著胯下馬、掌中槍橫行天下,所有人都知道他的招式,可就是贏不了他。化繁為簡,以一把長槍破盡天下兵器,以不變應萬變。
而項少龍則是詭詐多智,見識廣博,能隨機應變,戰略上藐視對手,戰術上重視對手。每一次出手都考慮周全,兵刃、坐騎、環境,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這是他一路由弱小走向強大秘訣,步步為營,從不把自己放在強者的位置。
項少龍考慮到鎧甲的防禦力,普通拳腳怕是難以傷到他,所以他一方面以刺刀猛刺,另一方面則多運用泰拳中膝、肘這樣大關節的重擊。
項羽向自己的陣營方向後退,邊撤邊想擺開長槍對敵。項少龍怕的就是他拉開架勢,發揮長槍的優勢,所以緊貼項羽,寸步不讓。
項羽也發現,霸王槍和鎧甲成為了他的累贅,笨拙的缺點被放大到了極致,脫鎧甲是來不及了,當機立斷,放棄長槍。
項羽知道,最大的威脅還是項少龍手中的刺刀,所以他全神貫注地盯著項少龍手中的刺刀,身上免不了的受了幾下重擊,項羽連連後退。
二人從馬上打到馬下,這種打鬥前所未見,看得兩軍將士都目瞪口呆。與前兩天的劍客比武相比,這場比試更像街頭鬥毆,畫風實在有些辣眼睛,根本配不上這兩個人的身份。天下間身份最高的兩個人,用最低端的手段決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