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少龍道:“大王過獎了,這是臣的責任。我大秦歷代皆是英主,這是天意在我大秦。現在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再沒有什麼能阻擋我們的步伐了。”

秦王政也很興奮,這曠世之功要落到他的身上,他的血都要燃燒起來了。

項少龍親自率軍十萬,陳兵於秦齊邊境;王翦出兵漠北,於長城外威逼燕國;而大將軍徐先則是南線防禦楚國的總指揮。

項少龍並不急於攻擊齊國,而是修書一封與齊相後勝,大意是:大秦滅齊,勢在必行,但一直以來與後勝有交情,不想和他拔刀相向,只要能勸齊王投降,可保他富貴,要是不肯投降,戰爭機器一旦開啟,就不會輕易停下來,到時候沒人能保障你的安全。

秦王政同時也給齊王建去了一封勸降信,只說:齊國與大秦歷來友好,從不參與合縱抗秦,只要肯投降,必不會虧待齊王,要是不肯投降,攻破臨淄,王室滿門都要死。你也可以聯合燕、楚同時對抗大秦,但我們一定優先打擊齊國。限期一個月回覆,如果一個月沒有回覆,秦軍就會發起攻擊。你好自為之吧。

齊國早就沒了爭霸之心,都畏懼秦軍的驕橫,連抵抗都不敢。燕、楚有心出力,奈何齊國自己軟弱,連戰一下的勇氣都沒有,大秦兵不血刃的拿下齊國。

燕國首當其衝,秦國對燕,已成合圍之勢。燕、楚隔秦相望,有心呼應,可惜溝通不暢,燕國身陷絕境,孤立無援。

秦王政同樣限時勸降燕國,燕王喜有心一戰,也知沒有勝算。這時是秦將張唐為燕國相,張唐乘機進言,願保燕王性命。他倒是不擔心燕王喜敢殺他,祖國越強大,他就越安全。

燕王喜也是無奈投降,太子丹空有抱負,也無力迴天。

就這樣,不費一兵一卒,平定燕、齊。

此時天下諸侯,只剩楚國了。

秦王政倒是沒對楚國使用勸降這一招。楚國地域廣大,戰略縱深遠不是其它各國能比,人口眾多,能文能武,擁有稱霸天下的資本,勸降只會自取其辱。

秦王政意氣風發,有些迫不及待了。

項少龍勸阻道:“大王,楚地廣大,非短期內能結束戰爭,我們的後勤資源是不是充足很重要。而且燕、齊新降,我們雖不懼他們造反,但要融合他們,還是需要一些時間。”

秦王政問道:“我大秦的戰爭能力已經開發到了一個極限,無論經濟還是軍事,都遠超楚國,百姓富足更是從來都沒有過的。我們對對楚國的優勢很明顯,我們現在停下來發展,他們也會發展,再等下去恐怕意義不大。”

項少龍道:“第一,由於楚國的分封制度及大家族專權,使他們無論做什麼都效率低下,雖然我們都在發展,但絕不可能同步,此消彼長,我們的優勢只會越來越明顯;第二,我們還沒有發揮出我們的極限,我一直都認為人口是國家的最重要資源,無論男女,我大秦的男人已經基本全部動用了起來,可是女人呢?”

秦王政問道:“女人怎麼動用?”

項少龍道:“首先要鼓勵生育,鼓勵寡婦改嫁,以增加人口;其次,我們可以讓女人走出家門,承擔起社會中她們能承擔的工作,把男人解放出來,提高軍隊的待遇,把男人吸納入軍隊,加以訓練,戰爭到底還是要軍隊去打的,軍隊越強大,戰爭就越有把握。”

秦王政皺眉道:“擴軍,再提升待遇,開銷會增大很多。這也不符合你一貫注重民生的政策呀?”

項少龍道:“這是應對戰爭的臨時政策,但也要控制好軍隊的數量,要以我們的經濟能力能養起為宜,等到戰爭結束了,我們不招兵就是了。但提高軍隊待遇還是有必要的,跟著大王生活的好,就不會輕易被人鼓動造反。而且我一直以來致力於改善民生,也是為了為戰爭蓄積力量,增加戰爭潛力。大王,國家不要與民爭利,要適當讓利與民,有恆產者有恆心,百姓越富,就越穩定。”

秦、楚都知道這一戰已經不可避免,都積極備戰。兩國“冷戰”開始,斷絕一切往來,隨時準備開戰。

好在兩國都是地大物博,自給自足完全沒有問題,可是項少龍與李園的合作終結,轉為敵對。

全國總動員,無論男女老幼。就連嬴盈的娘子軍也開始招募女兵,她居然認識了善柔,把她聘為娘子軍總教官。

善柔回到齊國後嫁人生子,平日裡教授貴族女子劍術。齊國投降,她的夫婿是齊國貴族,就跟著王室來到了咸陽,被嬴盈發現,招入麾下。

這支女兵其實並不受秦王重視,可是卻被嬴盈當成心肝寶貝兒。

項少龍倒是沒有歧視這支女兵。他想起了一個很有名的女子當兵的故事,遂抄襲了樂府詩《木蘭辭》。

故事很感人,讓人淚目。琴女神對項少龍的才華再一次刮目相看。紀才女武藝不凡,有了從軍的衝動。鳳菲更是把它編成歌舞。項少龍提點鳳菲,可以把故事加工,改編成話劇或是歌舞劇,這樣更利於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