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問道:“那何人適合出使趙國啊?”

大家都瞅向項少龍,如果項少龍想去,那就算了,畢竟是人家出的計策,可如果項少龍不想去,那自己就可以爭取一下。

聽項少龍的意思,成功的機會極大,不費一兵一卒換五城,這種事得摻合一下,就算主意不是自己出的,但出使的功勞卻少不了。

項少龍也在心中糾結,這次出使是甘羅的成名之戰,十二歲拜上卿,古今未有。如果自己出使,那功勞就會落到自己頭上,這個機會到底讓還是不讓?

項少龍看了看呂不韋,一咬牙,道:“大王,臣保舉一人,可出使趙國。”

歷史上呂不韋都能推舉甘羅,自己的胸襟難道比不上呂不韋嗎?

眾人一聽,項少龍不想去,都豎起耳朵聽項少龍的意見。

秦王問道:“少龍覺得何人合適?”

項少龍道:“臣推舉太子身邊的伴讀,甘羅。”

“什麼?”

這個建議太出乎秦王的意料了,在場的這些人只有秦王熟悉甘羅。雖然他也覺得甘羅聰慧過人,可是出使這麼大的事,讓他去是不是太兒戲了。

秦王脫口道:“他才十二歲!”語氣中充滿了震驚。

眾人還在想“甘羅”是誰時,聽秦王說他才十二歲,頓時一片譁然。

大家都覺得自己去功勞就像白撿的一樣,可是讓一個十二歲的孩子去,卻容易把事情搞砸,不只無功,反而有過了。

文臣們都覺得這是從武將手裡搶功勞的好機會,實在不忍心讓個十二歲的孩子,把這個大好的機會給浪費了,心裡陰暗的就忍不住在想:“項少龍和這個甘羅是不是有仇啊?”

秦王問道:“甘羅是不是太小了?”

呂不韋也道:“十二歲?能擔負起出使趙國的重任嗎?”

項少龍道:“十二歲足夠了。大家可能不瞭解甘羅,他是甘茂的孫子。當年在大梁他來找我時,還不滿十歲,學識、氣度就已經不似個小孩子了。我把他推薦給了太子,和太子一起學習,這幾年更是迅速成長,出使趙國對他來說,沒有問題。有些人是不能以常理判斷的。當年HD被圍,燕人攻勢如潮,政太子也還不滿十歲,卻主動要隨我抵禦外敵。當時他還只是個農家小子,卻有如此勇氣。非常之人當行非常之事,如果甘羅只是個普通少年,如何配做太子的伴讀,我也不會把他推薦給太子,我們不能簡單的以年齡來判斷成敗。”

秦王聽到項少龍誇獎太子,忍不住露出了微笑,細想想,這甘羅平時確實能言善辯,才思敏捷,出使趙國也沒什麼。

項少龍也知道推薦個孩子讓秦王同意有點兒難,得先讓他高興,沒有什麼能比誇自己的孩子,更能讓做父母的高興了。又用太子做為少年英才的典範,是面子也有了,裡子也有了。

呂不韋看出項少龍這馬屁拍得高妙,覺得這項少龍太囂張了,問道:“讓個孩子去,豈不是讓趙國認為我大秦無人?”

項少龍道:“不是我大秦無人,而是我大秦人才鼎盛,出使趙國這種小事,一個孩子就能搞定。我還要懇請大王,甘羅功成回來後,要大加褒獎,也讓天下人看看,我大秦用人不拘一格,只要你有才華,哪怕是個孩子也不會被埋沒,我們也敢於破格任用。”

好話真是讓項少龍說盡了,這還有打廣告的意義在裡面,讓他這麼一說,不讓甘羅去都不行了。

呂不韋最後問道:“如果他搞砸了怎麼辦?”

項少龍道:“搞砸了就開戰唄,反正你們開始不也是想開戰的嗎?”

呂不韋氣結,國家大事能用這種態度嗎?

項少龍也不想在糾纏下去了,對秦王道:“大王,其實最瞭解甘羅的是太子,你何不問問太子的意見。要不是太子身份不同,太子才是最合適的人選。”最後再拍一記,結束討論。

秦王心中已經決定派甘羅出使趙國了。

呂不韋苦心創造的一次機會,又被項少龍攪和了。管中邪聽到訊息後,也是灰心喪氣,他現在愈發覺得不能惹項少龍了。

當天晚上,甘羅就來到了將軍府感謝項少龍的提攜。

甘羅深深一揖,道:“多謝左相大人不以甘羅年幼,舉薦我出使趙國,必不負大人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