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即理?”王天罡被李長安的這三個字說怔住了。

看似只有簡簡單單的三個字,但卻彷彿蘊含著某種神秘的力量,讓人忍不住去窺探其中的道理。

見王天罡沉思的表情,李長安基本可以確定。

現在這個時代,和千年前的修行之法,果然已經有所不同。

陸正居前輩所處的年代,在五品境界時,並未如師公所說的那般嚴格。

如果說現在的兩條路,已經把人徹底固定在一條路上的話。

那麼陸正居前輩那個時代,對五品境界的參悟,完全可以用天馬行空來形容。

當真是五花八門,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雖然失敗者眾多,但也絕不會缺少爭渡的勇氣。

師公所說的兩條路,屬於中正大道,是顛簸不破的正路。

但除了這些大道之外,未嘗沒有通幽之曲徑?

這數百近千年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為何中間的歲月,似乎被斬斷了許多東西?

不過既然理學已經被證實,乃是直通巔峰的大道。

那心學,必然也不會相差太多。

這時,王天罡從沉思中清醒,“長安,你方才所說的心即理,可有何說法?”

李長安道,“此法可能與師公所言的第二條路對立,但實則是一種延伸與發揚,可以相互印證。”

“弟子只說自己的看法。”

“師公所言,萬事萬物皆有其理,長安且將其稱之為理學。”

“而心即理,姑且名之為心學。”

他伸出食指,在地面上先畫出一個小圈,然後在這個圈外,又畫了一個更大的圈。

而後,李長安指著外面這個更大的圈說道,

“此大圈,便是萬物之理。”

接著指向大圈之內的小圈,“此小圈便是自身之理。”

王天罡點了點頭,示意李長安繼續說。

李長安在大圈內點出一個個點,“理學認為,理無處不在,天地萬物包括人在內,莫不遵循其理。”

“此理便是道,便是太極。”

“所以,既然每件事物都存在其理,那學子便去研究每一個事物之理。”

“此大圈內的點,便是一個個事物之理。”

他的手並沒有停下,而是繼續點出更多的點,“一開始學子可能得到的只是某一個事物的理。”

“但這些理多了之後,就會豁然貫通,對理的認知也就到了極點。”

“此便可稱之為格物,致知。”

“既然已經認識到了更高的理,那麼自身行為便自然而然,會合乎這些理。”

李長安將大圈內的點,引出箭頭,指向小圈,

“窮究萬物之理,自身的君子之理,自然明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