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解除,心中的大石終於落下,

李長安在赴顏輕詩爺孫邀請的路上,腳步都輕快了許多。

但他卻並不知道,叢文書局把最終選定結果公佈之後,在大晉東南三府的文士當中,引發了何等驚人的議論。

“又是太白!?這個太白難道真要一騎絕塵,直上文宗嗎?”

“黃勤山大師也拿出了自己的詩作,但最終還是太白的詩更勝一籌!”

“簡直瘋了,三家書院,還有一位黃大師,結果依然是太白勝出,想都不敢想。”

“一月才登頂文聖榜啊,太白的才華當真已經到了如此可怕的地步了嗎?”

……

議論之聲從東南三府迅速向整個大晉蔓延。

一月之後,太白名傳天下,而今就在眾人以為他至少要養精蓄銳一段時間的時候。

卻不曾想,太白直接又掏出一首詩,壓得嵩嶽和象山兩家書院抬不起頭。

這是何等的盛氣凌人?

根本不給活路的強勢!

“我聽叢文書局裡的夥計說,原先已經定好的雕刻板,後來又緊急重做。”

“嘶……不會吧?”

“這個訊息雖然叢文書局沒有確認,但好多人都傳開了,黃勤山大師看過太白的詩後,再次修改了話本。”

“見了鬼了這是,太白的才華已經擋不住了嗎?”

“《登第九樓臺》還可以說是準備了多年,厚積薄發的結果,現在叢文書局的這首詩,誰還能這麼說?”

“這個外事任務對外公佈的時間,也才半個多月啊。”

“現在我信了,太白這傢伙真有驚世之才。”

……

外面傳的沸沸揚揚,書院內部更是已經吵上了天。

太白好像沒有休息的概念,一月之後反手再掏出一首,看起來就和吃飯喝水一樣簡單。

大晉的大師文宗,哪次出手不是精雕細琢後的結果?

一首詩醞釀七八個月的,大有人在。

可太白偏偏不這樣,一月登頂,二月繼續。

哦不,不是二月,雖說詩作是二月寫成,但三月才會爭榜就是了。

白鹿書院東嶽分院,

“嗚呼,太白真神了!”

“難道之前咱們是故意被退回去七次,然後讓叢文書局把事情鬧大的嗎?”

“為什麼這麼說?”

“這樣太白才有機會踩著另外兩家書院取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