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嫂嫂為了慶祝,特意炒了兩個小菜,還喝了一小杯新煮出來的二鍋頭。

柳知音常年沾酒,但還是第一次喝到二鍋頭,面頰緋紅,看著李長安,大眼睛裡似有水波流淌,“二郎,你好像變了……”

“嫂嫂,從今往後,我會把這個家撐起來。”

李長安吃著菜說道。

柳知音微微頷首,眉眼間的憂愁如陽光下的烏雲,無影無蹤。

吃完飯,叔嫂二人又忙活了一個時辰。

得到一罈頭鍋酒,還有半壇二鍋頭。

頭鍋酒酒精濃度稍低,但已經可以稱得上美酒。

二鍋頭更是香氣芬芳,酒質醇厚,後勁綿長。

李長安留了一小半頭鍋酒和二鍋頭之後,就拉著柳知音勾兌新酒。

“二郎,我們好不容易釀出這麼好的酒,為什麼還要兌水啊?”柳知音不解。

“這麼好的酒,只有大酒樓才用得到,可咱們這麼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酒坊,肯定會被壓價。”李長安一點點加水,嘗著新酒的味道,

“而且這麼好的酒太扎眼了,得小心點。”

“我們勾兌出比酒肆酒稍微好一點的就行。”

柳知音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好,都聽你的。”

李長安勾兌好新酒,讓柳知音也嚐嚐,還算符合期許。

比酒肆裡賣的酒稍微好一點,但也沒好上太多。

“我們去三陽門的酒市去看看。”李長安裝上一葫蘆新酒。

想要賣酒,一共有三條路子。

第一去酒市,每天酉時(下午五點)開始,各家酒肆勾欄以及小飯館,都會派人過去,預定第二天需要的酒水。

大酒樓有自己的進貨渠道,基本不會來酒市找這些低端酒。

賣酒人會領到一塊木牌,在上面寫下酒坊名字,售賣價格,還有能提供多少數量,當然也會提供一些樣酒,由買酒人選擇。

這是最重要的途徑。

還有就是挨家挨戶去推銷,但各家酒肆勾欄,基本都會去酒市選酒,所以上門推銷的成功率並不高。

最後就是擺在街邊賣散酒,這也是酒坊的賣酒人最不願意乾的事情,耗精力不說,還賣不出多少。

李長安準備去酒市試試。

三陽門,

臨縣最熱鬧的地界,淮陽、振陽以及安陽三條街,再加上八條衚衕,匯聚了臨縣七成以上的生意。

叔嫂二人換了衣衫,柳知音想了想,又帶了五十文錢。

晚飯到時候估計得在外面買些吃食。

走了小半個時辰,來到三陽門,李長安緩了幾口氣,震驚於眼前看到的一切。

街道清一色的青石板,寬闊平整,兩邊的商鋪掛著整齊的燈籠。

街邊小商小販沿街叫賣,或是推著小車,或是擺著地攤,熱鬧非凡。

這些並不是最讓李長安吃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