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開始排練(求追讀,求月票)(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二天一早,林牧練完早功之後,趕回到了國家京劇院。
八點十五分,林牧來到了練功房!
推門進來,看到主要演員都已經到了。
馮建勳掃了林牧一眼,不滿的說道,“你不是住在國家京劇院,怎麼起的這麼晚啊?”
林牧笑眯眯的說道,“剛練完早功回來。”
聽到林牧的聲音,再看林牧的精氣神,馮建勳點了點頭,臉上的表情也緩和了不少!
“雖然說戲詞大家都已經很清楚了,但是每個流派總歸還是有一些自己的理解,所以,咱們先過一遍詞,瞭解一下對方的習慣,如果有什麼不合適的地方,提前說出來,省的到了臺上丟人!”
馮建勳的話,讓眾人都是暗暗的點頭!
千萬不要小看這一點,就算是兩個大師級的京劇演員在一起合作,也要互相就和著,才能把一齣戲給唱好了!
四大名旦和四大鬚生,經常會在一起搭班唱戲,尤其是以義務戲為多!
所謂的義務戲,就是過去的那種不收取報酬的演出。
舊時京劇界為幫助貧窮的演員或參加賑濟災荒,慈善事業募捐等社會公益活動,聯合各戲班的名角,舉行盛大演出。
演出的收入,除必要的開支外,悉數交梨園公會或有關機構。
這些大角兒,平日裡並不經常合作,在這種義務戲中,往往會被安排在一起表演!
如果兩人的風格大相徑庭的話,就算是最頂尖的大師,也會翻車的!
就像是馬連良和程硯秋這兩位,一個是前後四大鬚生中的獨一位,另一位則是四大名旦中最獨特的程派祖師!
當年這二位的名頭,可謂是一時瑜亮,但是從來沒有合作過,所以,那一次,義務戲,就特意安排這兩位給大家表演一出《寶蓮燈》!
就像馮建勳來到國家京劇院演一齣戲,還需要一段時間的排練,但是當年,幾乎沒有什麼排練的說法,就是三個字,臺上見!
臺上見,是京劇界的一句行話,其中包含著兩種意思!
第一種意思很簡單,兩人都是名角兒,大家水平相當,臺上就看兩人自己的發揮了,有什麼問題,咱們臺上自己就能解決!
第二種意思就不一樣了,臺上見這三個字就變成了挑戰的意思了,咱們到臺上,各見真章!
而馬連良和程硯秋兩人不存在這種情況,自然是第一種,兩人都對自己的藝術非常的自信,認為就算有問題,兩人的舞臺經驗足以應付!
不過,梨園行有這麼一句老話。
“當場不讓父,舉手不留情”!
所謂的臺上見,就看你的玩意兒靈不靈,沒有什麼人情可講。
一般來說,臺上見的結果,只有三種。
一種,皆大歡喜,大家都表現的不錯。
一種,一頭沉,一個演得好,一個演得不好。
還有一種,兩人都演得不好!
而當初馬連良和程硯秋兩人就是最後一種,都唱的不痛快!
這並非是因為兩人的能耐不行,只不過是因為他們兩個人的藝術風格大相徑庭,所以,演出的效果就慘不忍睹!
《寶蓮燈》這出戏,是一出生旦的對戲,馬連良跟梅蘭芳,張君秋都表演過,而程硯秋也跟王少樓、貫大元等人也合作過。
大家的表現都非常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