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大鼓的形式要比評書更加的吸引人!

評書就是說書先生單純的坐在那裡,一把扇子,一塊醒木,一張嘴說書!

這除非說書先生的能耐非常大,要不然很容易讓下面的觀眾出現倦怠的心情!

而西河大鼓則是不一樣,它的形式是半說半唱,一會大鼓唱一段,然後放下鼓犍子,跟評書藝人一樣,在接著說書!

這樣的形式,讓當時的書迷們都非常的感興趣,趣味性很強,而且內容五花八門,不像是評書,那麼單調!

西河大鼓不僅僅唱連本大套的評書,像什麼《三國演義》《隋唐演義》,而且還有很多民間流傳的小故事,都能夠表演出來!

不過,跟很多華夏的傳統曲藝一樣,西河大鼓也避免不了斷代的窘境。

如今這個時代,西河大鼓幾乎就已經沒有什麼市場可言了!

就算是那些西河大鼓門的藝人們,基本上也都跟評書門一樣了,只說書,不再打鼓了!

甚至有些年輕的藝人們,根本就不知道怎麼打鼓,這門藝術最精彩的部分,都已經快要失傳了!

這也不能怪藝人,畢竟如果真的按照過去西河大鼓的路子來,每次演出,自己還要帶鼓,而且還要有一位彈三絃的藝人跟著。

說句不好聽的話,掙的錢,還得分出去一部分!

還不如一個人,安安靜靜的說一段書,掙了錢也是自己的!

不過,現在,也很少有地方能夠給藝人提供說書的地方了!

評書的沒落,也是時代發展的原因。

褚連湘將手中的一張廢牌打出去,笑著說道,“《調寇》啊,我也有很多年沒有唱過了,不過,當年師父的文字我都留著呢,等會我給你找找,但是估計不會全!”

韓書芹一臉笑意的說道,“那就謝謝褚妹子了!”

另一位老太太開口問道,“褚姐姐,我剛才聽你的那段《煤山恨》,裡面好像有一些內容,跟我之前聽過的不太一樣啊!”

褚連湘微微一笑,說道,“那當然了,這出戏都快要失傳了,現在連文字都就剩下中間的一點,開頭的這一段,還是我根據當初我師父的錄音,記錄下來的,但是也不全,哎呀,這點好東西啊,等我沒了,估計就真的沒了!”

韓書芹也是嘆了口氣,說道,“是啊,當年孫大姐去世的時候,一大批只有她會的獨門絕活全都失傳了,她那幾個徒弟是真的沒有繼承下來啊,孫大姐那麼好的藝術,都沒有留下來啊!”

另一張桌子上的一個老頭聽了這話,也是嘆了口氣,說道,“誰說不是呢,一位老先生的離世,就代表著一批作品的消亡,估計等到咱們這些人都走了之後,咱們的這些能耐啊,也都跟著埋到土裡去了!”

“誰說不是呢,咱們年輕的時候,你看看這大街上有多少打把勢賣藝,聽書聽戲的地方,那時候的老先生們,真的是一身的本領,咱們就是在那個環境下開的蒙,你再看現在,已經沒有這個環境了,而且,現在的孩子一個比一個金貴,誰會把孩子的前途,交到咱們這群人的手裡啊!”

另一個老頭也是嘆了口氣,一臉惆悵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