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典籍中的華夏》(第1/4頁)
章節報錯
“1972年,華夏魯省銀雀山,發現了一座西漢墓葬!”
一陣風吹過,舞臺另一側的燈光亮起,幾個科考人員圍在一起,整理著手中的資料!
“老師,我剛大學畢業參加工作,才二十多歲,而這些出土的竹簡可是有兩千多歲啊!”
一個帶著眼鏡的小夥子一臉興奮的看著剛剛出土的這些竹簡,忍不住的有些顫抖!
他的老師笑了笑,低頭拿著放大鏡觀察著這些竹簡上的字跡,突然老師驚訝的說道,
“齊桓公問管子曰?難以置信啊,這竟然是先秦時期的史料啊!”
“這也太珍貴了吧!”
先秦時期,在華夏的歷史上,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時期。
可以說,整個華夏五千年的文明,在先秦時期就已經達到了思想的最高峰。
如今距離先秦最少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但是我們現如今的思想高度,別說超越先秦了,就連先秦時期的思想高度都無法觸控到!
如今我們學習的國學典籍,大部分都是出自那個時代!
可以說,先秦時期的思想,還潛移默化的指導著我們現在人的思維!
不過,在秦朝統一之後,秦始皇文書坑儒,項羽火燒阿房宮,戰火之下,大量先秦時期的典籍和資料徹底的消失了!
撒貝尼站起身來,一臉嚴肅的說道,
“這些竹簡被運往了京城,由專家鑑別,銀雀山漢墓竹簡的內容,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國家文物局在京城專門設立了銀雀山漢墓竹簡整理小組!”
撒貝尼彷彿就是一個局外人一樣,看著這些專家們廢寢忘食的研究整理這些埋藏了上千年的竹簡!
“吳王問孫子曰……”
“齊威王用兵,孫子曰……”
一名年輕的研究員一臉疑惑的看著自己的老師,問道,
“老師,為什麼會有兩個孫子啊?”
其實這個問題,就算是到了如今,都沒有確切的定論!
撒貝尼一臉嚴肅的說道,
“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在諸子百家中,專門從事軍事活動的學派被稱為兵家,誕生了許多著名的軍事將領!”
“據司馬遷的《史記》記載,在兵家中有兩位‘孫子’!”
這個時候,從舞臺的一側走出來一個面白無鬚的老人,彷彿是從古籍中走出來的仙人一般!
司馬遷!
“孫子武者,齊人也,以《兵法十三篇》見於吳王闔閭!”
“孫武既死,後百餘歲,有孫臏,忌進孫子於威王,威王問兵法,遂以為師。”
第一位孫子名曰孫武,是齊人,見到吳王闔閭的時候,獻上了自己的《兵法十三篇》。
而孫武死後百餘年,戰國時期,齊國將軍田忌向齊威王引薦的另一位孫子,叫做孫臏。
“這些竹簡的出現,很有可能會解開《孫子兵法》的爭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