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漸漸升起一個念頭,若有時機何不奪了蜀中?

與其無能劉璋禍害蜀中百姓,不如奪了他的蜀中江山,一方面壯大自己,又可以安撫民生,減少匪患,何樂而不為呢?

眼看靠近江州,汪十四喬裝打扮,該換容貌,暗中聯絡一些故交好友!

江州,四川重慶的古稱,這裡靠近長江,交通發達,近乎大半的商賈都在此處匯聚。

劉璋雖然昏聵,但是不傻,在斂財這一方面卻是把握的牢牢的。

特別是這出碼頭,可以說是咽喉要道,卡住了長江中下游的糧道。

荊州劉表、甚至是江東孫策都要看他的臉色。

這一日,劉璋正在飲酒作樂,欣賞歌女歌舞,管絃絲竹入耳,美色佔滿雙眸,左擁右抱不亦樂乎!

忽然,麾下大將張任來報,說是荊州劉表、江東孫策兩方派人來購買糧食一萬石!

有人送錢來了,劉璋自然高興,允道:“可!不過此次糧草價格要提高兩成!”

張任一驚,一萬石糧食就是一千萬斤,一斤糧食可賣兩百珠,如此換算下來就是二十億珠錢幣,在提高兩成價格,就是兩億珠錢幣,劉表和孫策能答應嗎?

見張任猶豫,劉璋老臉一沉,喝道:“缺糧的又不是蜀中,他若是覺得貴大可不要!”

劉璋財大氣粗,兩個鼻孔出氣,再吸氣!

“喏!”

張任無奈只得回去與荊州和江東使者商洽!

“什麼,再漲兩成?不可!”

江東使者是一個年輕男子,姓魯名肅,乃江東名仕,孫策麾下幕僚,奉命前來蜀中購買糧草。

按說江東物產也算豐富,水稻一年雙收,糧食不會缺乏。但是孫策有長遠目光,糧食乃天下根基。可多不可少。寧可存糧,不可缺糧!

可以說,在整個三國時期,糧草的方向決定了戰爭的車輪!

至於荊州劉表,他想的和孫策一樣,趁著戰火未到家門口,趕緊的存糧,要那麼多錢啥用?

但是突然將糧食價格提高兩成,這可是大事,主事蒯良不敢擅自做主,急忙書信一封送往荊州。

趙雲也有這方面的考慮。之所以借糧,而不是買,是因為常山郡窮啊。要想發展,一是人口,而是糧草,兩者缺一不可,趙雲只能厚著臉皮借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