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辰時正,應天府皇城正陽門下,文武百官侍立兩旁,為洪武皇帝出城北巡的隊伍送行。

城門外早已停放著一尊巨大的輦車,右後側還有兩輛小些的宮車。

朱標、朱棪以及朱棣等,也都在車旁排著隊,一個個喜笑顏開。

城門與車隊之間,鋪就一張鮮豔的紅毯。

不多時,朱元璋拉著李善長的手,從紅毯另一頭慢步而來。

他親切地笑道:“善長啊!咱原本是打算帶你一塊北巡的……”

“後來一想。不行!你走,朝中政務交給誰?給別人咱都放心不下。”

李善長眼角泛著淚光,感動地說:“多謝陛下厚愛!北巡路上辛苦,陛下要多保重……”

“臣留守京城,絕不負陛下重託!”

朱元璋鄭重地應了聲,放開李善長,邊大步向前,邊頻頻對左右百官笑著點頭。

忽然,他看見胡惟庸就在當中,卻是穿著一身極為樸素的便服。

朱元璋頓時玩味地一笑:“胡惟庸!你就這麼來為咱送行?”

“回稟陛下!”胡惟庸忙擠出人群,誠惶誠恐躬身拜道。“陛下命臣督造奉天殿……”

“奉天殿竣工後,臣便成了白身。只能在中書省行走、讀書、打雜,收發奏摺!”

朱元璋冷哼聲道:“這還真不錯!咱覺得你就應該再多讀點書。”

胡惟庸一怔,不明白皇帝這話是什麼意思,但見陛下沒有停留,他只好對著那背影再次作揖。

“臣謹遵聖意!”

邁步來到輦車前,朱元璋不僅見到劉伯溫、呂昶與梁杞幾個,還發現老神棍身後站著個陌生面孔。

一個留著撮濃密鬍子,長得矮瘦的黝黑漢子。

朱元璋就納悶:“這是誰啊?咱怎麼沒見過?”

“翰林院待詔楊憲,臣的學生。臣讓他隨駕!”劉伯溫不卑不亢的說。

楊憲趕緊迎出來,深深一揖:“臣楊憲,恭請聖安……”

看人走近前,朱元璋這才記起來,這個楊憲在自己身為吳王時,常出使張士誠、方國珍。

……是一個辦事幹練、僅憑一張如簧巧嘴,便能拖延敵方軍機的人才。

朱元璋表示讚許地笑道:“嗯!看得出來,名師出高徒哇。”

說著,他在雲公公的攙扶下,登上輦車,回身衝百官甩了甩袖。

“都回去吧!伯溫。咱也啟程吧……”

李善長與百官一齊折腰送別:“陛下保重!太子殿下保重!”

眾官身後的司儀隊伍,隨之吹奏起歡送的號聲。

北巡的隊伍走走停停,眨眼過了三天。

這一日,輦車仍舊在山間田野緩緩馳過,後面跟著那兩輛小宮車。

朱家的眾多皇子,除了太子朱標以外,一個個活像出籠的鳥兒一般,怎麼都玩不膩。

嘻嘻哈哈的追逐聲,馬鞭甩動馬匹嘶鳴的聲音,混合在一起,迴盪在空中。

朱棪夾著老六朱橚,騎著馬四下飛馳,嚇得懷中這小子哇哇怪叫。

“二哥!二哥!您慢著點兒,我、我快要吐了……”

朱橚話還沒喊完,便察覺哥哥已將馬勒停。

他以為是朱棪真怕摔傷了自己,抬頭一看,卻見哥哥滿面肅穆,死死的盯著不遠處。

朱棪收斂笑容,端坐於馬背,難以置信地看著眼前呈現出來的一切,他認為只能以“觸目驚心”來形容。

他早就知道,如今的揚州必定殘破不堪、人煙蕭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