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許都風雲 第十三章·朝堂之上(第1/2頁)
章節報錯
翌日,皇宮朝議。
曹操身居朝服利於百官之首,得漢帝“青睞”開府儀同三司。可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凌駕於百官之上,尊貴程度便可想而知了。
兩胖鎮殿武士好似石像一般巍然不動。曹操四下環顧見另一旁的種輯對他怒目而視,輔國將軍伏完看他的目光同樣不善,曹操撇了撇嘴心想“這些傢伙可算是找到我的“把柄”了,也許在他們的心裡或許可以趁著這個機會將吾定為國賊好除之而後快吧?”
“司空。”聽到有人輕聲叫自己聞聲看去,那人身著朝服,頜下一撮短鬚,雙眸之中包涵睿智,曹操見到此人下意識的就笑了起來。
荀彧,字文若。
潁川郡潁陰縣(今河南許昌人。曹操的首席謀臣和功臣。
在歷史上,其人早年被冠以“王佐之才“的名號。舉孝廉出身,任守宮令。董卓執政後棄官歸鄉,率領宗族避難冀州,被袁紹待為上賓。
後投奔曹操,官至侍中、大漢尚書令,封萬歲亭侯,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處理軍國事務,被人敬稱為“荀令君“。、
後因反對昔日戰友曹操稱魏公,被調離中樞,於壽春憂鬱而亡,享年五十歲。獲諡為“敬“。魏鹹熙二年(265年被贈為太尉。
曹操創業之初,荀彧在戰略方面為曹操規劃制定瞭如何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多次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而獲其讚賞,其中包括著名的“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
戰術上,面對呂布叛亂而保全兗州三城,奇謀扼制袁紹於官渡,險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諸多建樹;政治上,為曹操舉薦了鍾繇、荀攸、陳群、杜襲、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
荀彧在建計、密謀、匡弼、舉人等方面多有建樹,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文若喚吾何事?”荀彧正要開口“噹啷”清脆的編鐘聲響起,這是示意百官朝議開始,全部肅靜。荀彧作揖道“容朝議結束後再與司空說之。”
“天子臨朝,百官跪拜。”眾臣除曹操有條不紊的佇立原處閉目養神外,群臣皆拜口稱天子萬歲隨即起身,手持笏板站立等候天子訓示。
冷零看向漢帝,只見劉協面目表情的向他點點頭,後者會意,朗聲道“今日臨朝,可有本奏?”
話音剛落,只見種輯出列“噗通”一聲,跪在地上聲淚俱下的哭訴“請天子為我兒做主!”在曹操看來種輯傷心的模樣就如同老父亡故一般,心中頗為鄙夷。
只見“老憤青”孔融出列,義憤填膺的狀告曹操之一曹昂,僭越御道,口出謀逆之言行不法之事求漢帝治曹昂之罪。曹操嘴角不由得抽搐,蓋因他對孔融有些無奈。
孔融(153年208年),字文舉,魯國(今山東曲阜)人,漢末大儒,“建安七子”之一,孔子的二十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其性好賓客,愛文章,喜抨議時政,言辭激烈。
常常語出驚人,曾與曹操言“司空可掃榻相迎袁本初(袁紹)將軍權讓之,你主內他主外,二人相互支援定然可以重現昔日漢光武臨朝之盛況豈不美哉?”
曹操都不知該如何回答於他,將他迎來許都?袁本初雄距河北四州,雄兵百萬,千員,謀士如雲,將這隻猛虎迎來我曹孟德還有活路嘛?
不知如何回答他的原因就在於孔融所言均是出自肺腑的真心話,而非是有何萬惡用心
。昨晚他與曹昂洞悉朝堂局勢時,曹昂口稱孔融是老憤青,並告知曹操這三個字的含義,此刻曹操覺得這老傢伙真不愧子脩如此稱呼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