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養的真肥啊(第1/2頁)
章節報錯
張友聞帶著胡漢山巡查完大中橋東西大街的官溝,胡漢山沒有回家商量對策的意思。
又在金陵各個街巷巡查,一直巡查到了大報恩寺。
胡漢山和張友聞全都停下了腳步,望向了大明最大的寺廟。
大報恩寺佔地極大,胡漢山和張友聞一路過去。
先後見到了金剛殿、大禪殿、珈藍殿、經房、東西方丈等眾多佛殿禪房。
尤其是其中的一些佛塔,塔身用白瓷貼面,每塊磚上浮雕一尊佛像。
瓦礫和拱門全是用的五色琉璃構件,飾有獅子、白象、飛羊等佛家瑞獸。
寶塔剎頂甚至還鑲嵌著金銀珠寶,耗油眾多的長明塔燈,晝夜不熄的點燃。
金碧輝煌,燈火通明。
胡漢山巡查官溝的途中,順便來了一趟大報恩寺是有目的。
這裡藏著足夠震驚整個佛教的寶物,釋迦牟尼的佛頂骨舍利。
洪武皇帝在驅除韃虜征戰沙場期間,馬皇后經常為他祈福,養成了吃齋唸佛的習慣,也有焚香敬神的習慣。
反正只要能夠保佑洪武皇帝平安無事,無論神佛,馬皇后都去唸一念。
大報恩寺裡藏著的可是釋迦摩尼頂骨舍利,胡漢山就想著進獻給馬皇后。
不僅能夠諂媚馬皇后,還是一件妥妥的祥瑞,必然能夠讓倭國、朝鮮國、暹羅等各國前來朝拜。
洪武皇帝肯定會對他多幾分滿意。
胡漢山欣賞了大報恩寺的佛殿寶塔,撇了撇嘴:“這些和尚真是有銀子。”
張友聞的想法也與金陵裡的官吏不一樣,倒是與胡漢山有些相同:“多少百姓連飯都吃不飽,更別說是油了。”
“每天居然浪費這麼多的油,來點所謂的長明塔燈,真是該抄了和尚廟。”
胡漢山從一開始見到張友聞的不卑不亢,再到他精通吏道,又聽到他對寺廟的看法與天下官員完全不一樣。
不僅沒有迷信敬畏,反倒是想要抄了和尚的廟。
胡漢山終於確定了,這個張友聞應該就是因為清廉能幹,載入明史的循吏。
泰州判官張友聞。
難怪一個縣衙小吏能夠引起左丞相的注意,大明長達數百年的國運,無數官員又有幾人能夠載入青史。
胡漢山對他多了幾分敬重,詢問道:“這片寺廟裡的長幹寺,有沒有地宮。”
張友聞沒少來京城金陵,但是對大報恩寺不是很熟悉:“這倒是沒聽說,不過長幹寺是宋朝營建的寺廟。”
“有沒有地宮的秘聞,恐怕只有大報恩寺的主持知道了。”
胡漢山聽到主持有可能知道,臉上出現了喜色。
他是誰。
紈絝混賬胡漢山。
六大國公見了大報恩寺的主持都要執居士弟子禮,不敢有一點雜念。
胡漢山別說雜念了。
他都敢揍大報恩寺的主持。
胡漢山喜不自勝的準備回去叫人,抬頭一看,大報恩寺佔地很大。
兩人迷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