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詐降與火牛 挺旗向死而生(第1/2頁)
章節報錯
話說海野幸綱一連兩計得不到認同,暗歎諸人鼠目寸光、家業難保之餘,還是端出第三條計策,道:
“吾等滋野三家乃是清和天皇之後,在信濃一地也小有薄名。源心殿下這幾日可略略放緩守城力度,同時令一死士,密往武田軍寨中下書,言‘平賀氏仗著勝過殿下數場,便頤指氣使、藐視來援盟友,以致於各方逐漸不齊。加上守城多日、兵糧已盡,內外交困之下人心動搖。吾等滋野三家思慕左京大夫威名已久,若許小縣郡安堵,則願為內應,引武田軍連夜入城’。”
“左京大夫雖有謀略,卻是見重利則不惜身的投機者。連番不遂之下,得吾等詐降必然豪賭一把。”
“其若是全然中計、盡起主力親至,便誘之入城,四門放火,外設伏兵。方是時,武田軍雖有經天緯地之勇,入得吾等鐵壁金甌也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安能得脫也?”
“其若是遣一偏師試探,陰結大軍在城外埋伏接應,吾等也可將計就計,吞了其偏師後便佯攻其主陣,待其大軍四起後再設計反打一波。”
平賀成賴聽完海野幸綱的一番謀劃,不禁撫掌大笑:
“海野殿下環環相扣,可謂是算無遺策。明明有此等鬼謀、破敵只在須臾之間,為何之前要頻頻作軟弱之態,漲他人士氣啊!哈哈哈哈!”
“諸位若無異議,便按照海野殿下的計策各自準備吧!”
“嗨!”
按著海野幸綱的謀算,城內眾人果然有意降低了抵抗力度,不僅棄強弓堅弩於不用,還數次有意放縱武田軍登上城頭白刃。好在海野幸綱已提前指揮人手在城牆之後修建了甕城,不然憑武田軍驍勇,說不準便弄巧成拙了。
就這麼連續放水三四日,正當武田信虎為海之口城明明搖搖欲墜,似乎下一秒就能破城,卻始終落不到袋中而逐漸焦躁時,城內的密使也恰好被徑直送到了武田軍寨中。
武田信虎因連日不得破城,正在攻與退之間躊躇,忽報城中傾慕武田氏威名的滋野三家有密使暗至,呈上密書雲:
“連番大戰,城中可戰之兵已去了十之六七,軍糧也日漸不足。可恨那平賀成賴勝了幾場、威勢大漲,牢牢把控住了城內局面,便有意儲存實力,不顧雪中送炭的恩情,日日驅使吾等外援上城廝殺、又削去小半軍糧配給。吾等早已不堪其苦,願以家業託庇於左京大夫大人,裡應外合獻出此城。翌日,城上插白旗,大書‘義’字,便是暗號。”
當著使者的面,武田信虎當即大喜道:“天使吾得海之口城也!”但重賞並遣退來人後,,隨即收拾起喜色,暗自將經貞、武田信玄和一應心腹重臣召至帳內商議此事真偽。
“依諸位所見,此事能有幾分真假?”
帳內,燈火搖曳,將幾人身影扭曲拉長。武田信虎幾日連攻不下,無心打理儀容,早已是鬢須橫生、眼窩深陷,看眾人依次傳閱過書信後,便沙啞著聲音問道。
甘利虎泰雖是此番出征的頭號重臣,但連續折兵損將,已是讓武田信虎大為不滿,如今急忙表態道:
“富貴險中求,如此良機在前,無論真假都值得一試!無需主公犯險,末將願戴罪立功,提本部軍馬接應城中舉事,為主公拿下此城!”
聽得此番言論,包括經貞在內,眾人都是頷首稱是。儘管風險不小,但武田軍接連吃癟,除了光棍認栽退兵外,眼下也別無他法,唯有棋行險著。
“兒臣也贊同甘利備前守殿下的意見。本家忍眾剛剛傳回情報,滋野三族確實應邀參與了海之口防守,目前每日守城事務,也是海野氏名為海野幸綱的年輕人在指揮排程。倒是和信中所書對應一致。因此只要小心行事,兒臣覺得此險值得一冒!”
武田信玄也出言支援了甘利虎泰的看法。一來,破城之機擺在面前,不試上一試實有不甘。二來,甘利虎泰和板垣信方一般,都是自己最為堅定的擁躉,是日後壓過次郎(武田信繁,武田信玄胞弟)繼承家業的基本盤。此役甘利虎泰折損頗多、岌岌可危,自己必然要支援一二、為其張目。
此時,經貞也是難得舉棋不定。
“海野幸綱,不就是龍蝦之祖、真牛之父、“攻彈正”真田幸隆嘛!此前,海之口守軍種種應對,看來都是出自其手,如此說來,其只怕還有陰謀詭計沒有施展,開門投降一事多有端倪。”
“但是,這貨偏偏確實和武田氏相性很高,被信虎奪了家業,結果又巴巴跑來投奔信玄,任勞任怨當了信濃帶路黨,其後數代為武田氏效力、直到武田滅亡後還以遺臣自居,都快混成半個譜代了。所以他提前巴結上武田氏,似乎也不無可能?”
“小子,你也說說看!”
正在經貞斟酌辨別間,武田信虎已問到自己,不由連忙回過神來答道:
“在下以為,此事多有蹊蹺。”
“其一,平賀成賴既與滋野三家生隙,如何敢放心任用那海野族人主持城頭用兵,不該或明或暗奪取其兵權,再將三族私兵打散充為炮灰嗎?”
“其二,無論是此前開鑿上游水源、化地為澤,還是如今將城門後改為甕城,都需要大量人力和糧食消耗,和信中所稱軍糧日漸不足,不免自相矛盾。”
“其三,滋野三家均為小縣郡名門,與佐久諸豪族相依為盟已有數代之久,如今冒然降服於本家,必然遭受昔日盟友圍剿。而本家鞭長莫及,必然難以援助,因此託庇一辭只是虛言。而三家對此後果心知肚明,卻為何能放心做出決定?”
“但如各位大人所言,吾軍漸入僵局,哪怕有萬分之一的可能,也值得犯險。館主大人若是下定決心欲去,不如分三軍為三隊:兩隊伏城外接應,一隊入城,方可。”
“便按你小子所言準備吧”
武田信虎聽完各方意見,疲憊地點了點頭,最終採納了經貞的諫言。
次日,兩軍如往常一般你來我往。但武田信虎等人都留意到,城上遍豎旗幡之餘,西門角隱蔽位置,卻是掛了一“義”字白旗,不禁心中暗喜。
混戰之餘,城內又有忍者乘勢混過陣來見武田信虎,說是三族之使,呈上密書。約雲:“今夜初更時分,城上鳴鑼為號,便可進兵。某當獻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