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當家大不易 巡領地謀出路(第1/2頁)
章節報錯
浮生僅得半日閒。兩人閒聊打趣了一會兒,復又起身重新切磋起來。只是比劃了沒幾招,便有侍從進來稟告稱內藤昌豐求見。
內藤昌豐掌管內政,在家中眾人中本就庶務最重,常常在官邸座位上一坐便是整天,此次戰後新得了巨摩郡三千石更是忙得不可開。此番不約而至,經貞知其必有要事相報,便急忙吩咐侍衛請其入內。而長坂信政素來不耐內政,因此先行告辭離去。
“昌豐,這些時日辛苦了。戰後撫卹和新領清理,可還忙得過來,是否要與你加派人手?”
“見過主公,戰後撫卹和新領清查大體已定,此番正是有幾件關聯事項要報請您定奪。”
“一是關於撫卹標準和開支。大島一戰,我軍騎、步兩軍共傷亡八十餘人,除去傷愈歸隊者,當場陣亡、傷重不治、永久殘疾共計五十人;忍軍方面更為慘重,自一代目戶則白雲齋殿下以下當場陣亡十九人、只有新任二代目隻身倖存。”
“按照主公戰時定下的基調,忍軍遺孤給予百貫和兩人扶持米、即摺合百五十貫一人,騎、步士卒親屬按五十貫和和兩人扶持米撫卹、即摺合百貫一人。再加上傷藥費用和重新配齊馬匹武器等雜項,此番共需列支八千貫上下。”
“唔,禮賞不倦,則士爭死。吾等此戰以寡勝眾,既是佔盡時機、訓練有素,更是恩之所致、士卒用命。加之戰時已許下諾言,因此雖然撫卹開支重了些,便還是照此執行吧。”
“遵命。只是賞而後悔者,士不使。唯有恆賞罰,才能定軍心,朝令夕改,則不如不行。還請殿下以此次為契,定下賞罰常例!”
“嗯,昌豐所言即是。既然如此,那便一事不煩二主,辛苦你和九郎、高松商議一番,先拿出一個章程。吾等下次合議無誤後,便引為常例、照此執行。”
“遵命。第二件事,則是關於新領狀況。”
“館主大人此番頒下的三千石新領,包含一町兩村,與本家舊領全面接壤,地勢也以高山峻嶺為主。因此,全面盤點地侍戶籍後,新領僅有百三十戶,青壯更是不足百人。另外,由於去年收成不佳,加之穴山伊豆守殿下前番為了南拒今川氏侵攻、在此地額外攤派徵收了大筆糧草,致使本地農戶留出春耕播種後,幾無餘糧度日。”
“為了避免領內爆發饑荒或一揆,導致領民進一步外逃。在下清點戶籍後,隨即按照本家舊領慣例開展以工代賑,令各戶出具人手,在集住區開挖了下水道和公廁,並在附近溫泉處建設了浴室,暫時延緩了災禍發生。但由於新領山多田少、產量畢竟有限,難以樂觀期待今年收成會大幅增長。何去何從,還請主公早做打算,頒下旨意。”
“以工代賑和未雨綢繆,你做的都很對。眼下春耕將至,吾等是要儘快為領民謀一條出路。還有其他要事嗎?”
“最後一樁,本家的錢,不多了!”
“納尼!”
聽到內藤昌豐說出缺錢,經貞頓時瞪大雙眼、愣在原處,險些以為自己耳朵出了差錯。今年年初的明國飴預售中,自己明明與武田信玄一道,剛剛從商人手中賺下了一筆鉅款,並足足分得了三萬六千餘貫之多的淨利。那樣積篋盈藏的一大堆小錢錢,怎麼就突然告訴我不夠用了?
“主公確實生財有道,但更是散財有方啊!”內藤昌豐看出了經貞的難以置信,頓時苦下臉,掰著手指頭算了起來。
“不錯,吾等年初時尚有三萬六千餘貫,但徵召士卒和忍眾花去四千貫,購置軍備馬匹和大批糧食用去五千貫,再打上吾等幾人年俸一千貫、此次戰後撫卹八千貫,這些便削去了足足一萬八千貫!”
“這些時日,信政殿下、高松殿下更是天天追著在下,說要按主公旨意補齊並擴充步、騎兩軍;藤員殿下也是隔三差五提起重建忍軍一事。如此一來,則至少還需再支出五千貫。”
“因此,七扣八減之下,三萬六千貫最後僅餘一萬三千貫上下。這筆錢看似不少,但可是預支了未來三年之內明國飴的進項,主公覺得按此等花法,可足以為繼?”
經貞頓時啞口無言,徵兵、練兵和撫卹的標準都由自己一言而決,軍備和馬匹也是自己拍板購置,就連幾人的年俸也是自己獨斷。
當初以兩百貫招攬橫田高松後,經貞便不顧眾人推脫,堅決重新劃定了年俸標準。其中,自己、長坂信政和三淵藤員各三百貫,內藤昌豐二百五十貫,橫田高松二百貫。五十貫的差距看似簡單,而是經貞善解人意,特地按照資歷先後劃分出些微差別。畢竟,自己的事業草創未就,對於四位各當一面、不可或缺的肱股之臣,不可做出喜新厭舊、後來者居上的舉動,以免為將來埋下禍患。因此按照資歷排序,暫時是最為穩妥和服眾的方式。
至於自己拿取年俸的道路則更為簡單,公私分明而已。無論是歷朝歷代還是現代企業,都極為注重財務管理,而其中最基本的一點就是要將公司法人(君主)私產和公司(國家)資產分開單列,否則君主缺乏監管、隨意挪用公家資產,必然將造成財政空虛、國家動亂。因此就連金朝這種黑山白水中走出來的原始蠻族,都有著“只有打仗的時候才能從國庫裡面取錢用,平時裡不管是誰從國庫裡面取錢,都要打20大棍”的樸素規矩,就連開國皇帝完顏阿骨打也因私取國庫錢財購買酒肉而被當眾執行了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