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死的駱駝大過馬。京極氏雖已淪落,但在京都地界還是頗具影響。憑著京極高吉的名帖、慷慨的打點和恰到好處的巧言令色,經貞花了短短兩天就順利出售了舶來的刀劍,又接著花光全部收益和剩餘細軟,盤下了一處帶院子的冶爐、僱下幾個熟練工匠、採買大批條銅(備註一)和木炭,準備開始經營之道。

冶銅和鑄錢,這就是經貞計劃掙下第一桶金的方式。日本雖然是貧瘠的島國,但各類金屬礦產豐富,特別是金、銀銅礦大量相伴產出。此時,將銅與金銀分離的技術還沒有出現在日本,因此市面上售賣的銅礦中都會含有不少的金銀。而經貞準備啟用的金手指,便是以銅的便宜價格買入大量含金銀的銅,然後再將其中的金銀分離出來,既得到了純度很高的銅用來鑄錢,又分離出不少金銀售賣,可謂是一舉兩得的好生意。其中涉及的奧秘,也就是後世戰國遊戲中大名鼎鼎的科技“南蠻吹”。

“南蠻吹”作為“灰吹法”的升級版,在遊戲中有著顯著提高礦山產出的效果。根據《鼓銅圖錄》所述,日本戰國末年,九州地區的鍊銅名匠蘇我理右衛門從外來的南蠻人(備註二)習得了此項技術,並將這項技術先後獻給了豐臣秀吉、德川家康等強力大名。1590年,蘇我理右衛門在京都寺町松原附近設立了自己鍊銅制銅的店鋪“泉屋”,開始在民間傳授“南蠻吹”,而“泉屋”也最終演變發展為現世有名的住友財閥。

身為種花工程師,經貞倒是瞧不上蘇我理右衛門所謂的“南蠻吹”。因為早在大學期間,他就從明代大科學家宋應星編寫的《天工開物》中掌握了更為通用的粗銅分離提純技術。略去較為繁瑣的操作工藝,其中銅和銀(金)的分離原理可以簡單概括為兩步。

第一步,利用銀(金)、鉛易熔合的性質,在含有銀的粗銅中加入鉛後鼓風加熱,形成銀(金)鉛合金和銅的混合物。隨著溫度逐漸升高,熔點較低的銀(金)鉛合金會先化為液體流出,銅則後融化流出,這樣就實現了銅和銀(金)的分離。

第二步,利用鉛的熔點低於銀(金)、且更容易氧化的性質,將銀(金)鉛合金放到灰坑中(或煎爐中再次熔化,鉛就會先氧化沉到爐底變成氧化鉛,銀(金)則富集在炭灰的表面,從而實現分離。這也就是所謂的“灰吹法”

除了掌握技術訣竅,經貞還從《天工開物》中習得了一個大殺器—“分金爐”,不同於日本“南蠻吹”在第一步需要用鐵杖人為控制銀(金)鉛合金和銅溶液分開流出,《天工開物》中特製的分金爐則是透過內外兩層爐體令先行熔化的銀(金)鉛合金自行從上方小孔流出。正適合經貞減少操作人手,從而進一步降低人力成本和洩密風險的需要。

三天揮汗如雨的苦幹眨眼就過去了。隨著最後一爐黃澄澄銅水遇冷水一激,迅速凝成漂亮的玫瑰紅;最後一爐碳灰被倒在水中仔細淘洗,顛簸出幾十粒或大或小的金銀豆子,院內堆積如山的條銅終於消失一空,取而代之的是數十筐冒尖銅錠和兩小桶混在一起的金銀粒。

三日未眠的經貞才用力伸了個懶腰、常出一口氣。財帛動人心,經歷過私奔之夜的背叛,經貞已不會再輕信於人。因此當得到銀(金)鉛合金和銅後,經貞便裝作大功告成的樣子結算工錢、打發工匠離去,自行完成了最後得到金銀的“灰吹法”步驟。

將金銀悄悄轉移回宿屋交給驚訝的鶴子藏好,經貞倒到床上大睡了一天一夜才恢復精神,開始著手另一項營生—鑄錢。

日本雖然盛產金銀,但百姓日常生活中還是習慣使用面值更小、單位統一的銅幣作為主要貨幣。

其中,一個銅幣計為一錢、一千錢計為一貫,一貫則相當於一兩左右白銀、足以負擔普通家庭年餘開支。因此經貞向京極高吉許諾的每年一萬貫,足以讓其維持百名武士,外加一口氣拉出上萬軍勢力,才令其喜出望外、不能自已。

而一貫銅錢所需的銅料價值不過一兩百錢,毛利足有五倍之多;即便除去人工、火耗等附加成本後,純利也足有三四倍。利潤之厚足以令每一個大名發狂。

因此,凡是領內出產銅的大名,無一不把私自鑄錢作為重要副業,世面上也自然而然流轉開幾十上百種銅錢。其中品質最上者便是明國鑄造、透過勘合貿易流入的永樂通寶,俗稱“永樂錢”,其含銅八分、色澤紫紅、鑄工精湛,深受百姓商家認可,因而價值最高。而各家大名私鑄銅錢則因含銅量和做工差異不一而足,佳者含銅五六分、無下限者甚至只含銅三四分,被統稱為“惡錢”(備註二),和“永樂錢”的兌換比例相應也是三比一或四比一。

顯而易見,鑄造“永樂錢”耗銅最多但價效比最高,但至今尚無大名仿製成功,原因說來也簡單,不過工藝二字。

正版“永樂錢”所用工藝名為翻砂鑄錢法。此法起源於唐,成熟於宋,最終發揚光大於明,同樣見於《天工開物》。其具體操作類似於活字印刷術,即先要製作一枚雕母(又稱祖錢),再以雕母鑄造一批精緻的母錢(有錫母錢、銅母錢等),然後以木框和砂土固定百枚母錢作為錢模,分別製作面範和背範,之後取出母錢,製作澆口、直澆道、分澆道,後合範固定,澆鑄銅汁。以這種方法鑄錢,由於錢範可以成批製作,而且因為是整框母錢翻砂,砂模受力均勻,所以不僅鑄錢度極,所鑄的錢也非常均勻,是我國(中國)鑄錢工藝上的一項飛躍。

而此時私鑄銅錢的戰國大名,手中僅有明國淘汰的陽文母範鑄錢法,即便加大含銅量,鑄造出來的錢也會很不清晰,大小也沒有一定的規制,和“永樂錢”外觀天差地別。所以各家大名只有集體擺爛,隨意仿製或私發各類“惡錢”。

經貞此番鑄錢的依仗還不僅是翻砂鑄錢法,他還打算進一步壓縮原版“永樂錢”中的銅含量,鑄造成本更低、但色澤更加金黃的“永樂錢plus”,這種改良也非空想、實有根據。

嘉靖以來,明國銅料日益匱乏,同時日本產出的鉛大量流入,導致朝廷逐漸探索銅鉛合鑄的制錢配方,銅錢最終也轉變為含銅六分,鉛三分五。雖然含銅量大大降低,但新的鑄錢顏色金黃,更加光燦照人,鑄造的也很好。金黃的色澤反而更加使人喜愛,得到民間高度認可。

打定主意,經貞尋了處開爐鑄金的爐頭(備註三)將冶煉所得的金銀重鑄成錠,順便請他仿著永樂錢精心雕了一枚稍大一圈的雕母。隨後又走街串巷多番打聽,僱傭了一個風評甚好、老實可靠、不通文字的粗漢帶回所租冶爐,負責鼓風開爐、熔鍊銅液等力氣活,自行操持母錢製作。

又是連續十餘天日夜顛倒的勞作,之前冶煉的數十筐銅錠盡數化為一整屋光亮燦爛,熠熠生輝的新鑄銅錢。取來五貫錢打發掉累得半死但歡天喜地的粗漢,經貞才有功夫回宿屋喚來鶴子,待其目瞪口呆了半天后方才一起動手清點所得。

據統計,算上出售美保關貨料所得,經貞啟動資本攏共摺合兩千貫,其中京極家贈禮和疏通門路等一次性成本約莫五百貫,剩餘一千五百貫投入後實際產出金五十兩、銀八百兩、銅錢五千貫,合計價值已超六千貫,便是有所準備的經貞也是大吃一驚。財帛動人心,原本的計劃被超過的利潤打亂,經貞不得不再次準備拜訪京極高吉。

備註一:條銅,指經過初步冶煉的粗銅。

備註二:惡錢,一說質料低劣的錢幣;另一種通鐚錢,指鑄錢。

備註三:爐頭,指代操作冶爐的工匠,如金銀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