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一年,十月二十八號,上午九點三十分。

即將叱吒豬肉界的水田村綠色豬肉養殖場正式開工了。

地上擺了兩串長長的鞭炮,還有一個大煙花,就差敲鑼打鼓慶祝一番了。

“景山,這鞭炮得咱倆去點,”王長貴在人堆中找到了陳景山,他另一隻手還拉著陳宇,安排道:

“一會兒你去點大煙花,等煙花鞭炮響完,挖機就正式開挖了。”

陳景山笑著點了點頭,同時從兜兒裡摸出打火機。

這太濃重了。

不知道的外鄉人恐怕還以為是誰賺了大錢衣錦還鄉了呢。

砰砰砰!

隨著一陣陣鞭炮聲響起,聲音震耳欲聾傳遍四面八方。

煙花在虛空綻放,陽光太強阻擋了它的鮮豔,卻也能看到五顏六色的光芒,似乎也在預示著養豬場的生意將會紅紅火火。

陳大海、趙秀芝、馮秀蓮……一眾看熱鬧的鄉親們站在一旁都發自內心的高興。

自古就有的望人窮的思想在這一刻也沒有了,他們都希望這豬場能好好辦起來,這樣村裡人也能有個工作,多賺點兒錢改善生活。

炮火聲結束,緊接著便是挖掘機的轟鳴聲。

一塊塊高低不平的泥土被掀起來,挖出一條條作為地基的溝壑。

隨著挖掘機開始工作,周邊看熱鬧的人更多了,甚至不遠處路過的外鄉人也停了下來。

這個年頭挖掘機也是個稀罕玩意兒,沒怎麼見過,如今水田村村頭有挖機在挖地,自然引得無數人旁觀。

陳景山站在一旁靜靜地觀望著,對於未來的發展,不知不覺間心裡也充斥著十足的動力和信心。

看著鄉親們喜悅的容顏,他甚至覺得在老家辦養豬場是最正確的選擇,完全落實了先富帶後富的觀點,徹底的讓村民們也能跟著賺錢,富起來。

“景山,你別站著發愣了,趕緊去指揮鄉親們幹活兒啊。”

王長貴忙的熱火朝天,抽空跑過來對著陳景山招呼了一句,一旁的陳宇應了一句,搶下了陳景山的活兒。

“我來吧,你在這兒看著就行。”

說完,他朝著一旁的人堆跑去。

水田村這幾年也有人外出打工,什麼鋼筋工木工泥瓦匠都有,陳宇招呼了一聲,幾個大師傅就站了出來,拿著圖紙開始鑽研怎麼弄。

陳景山瞥了一眼圖紙,然後靜靜地站在一旁沒有說話。

圖紙和工地這一套,他還真是外行……

好在村裡的師傅們都是行家,傢伙事兒也帶齊了,就等著今天開幹。

所有人幹勁滿滿,各個師傅成立了一個小型班組,各自挑選人手,主動教不會的人怎麼認識材料,怎麼處理……

看到忙不過來的地方,周邊看熱鬧的鄉親們也會主動幫把手。

畢竟每家每戶都有人在這工地上幹活兒,不僅僅是修建豬場,等豬場修建起來了他們也有機會進來上班。

磨洋工?

對於水田村的人來說是不存在的,每天賺二十和全村上面每天多賺幾個二十,他們還是分的清清楚楚的。

不遠處的一個小山頭上,停著幾輛摩托車,都是路過的村民在那兒看熱鬧。

幾人看著忙碌的水田村人,眼裡都充斥著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