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明毫基金(第1/2頁)
章節報錯
開學以後,整個校園再度開始忙碌起來了。
易陽自然是沒有忘記自己的班長身份。
說起來,他這個班長乾的其實並不算特別的稱職,至少在創新這一塊上,實在沒有更多的精力來做了。
但是日常輔導員安排的一些事情,他還是會十分踏實地加以完成。
相比之下,羅姿帛作為團支書,就要忙碌得多了。
羅姿帛樂在其中,一開始還會擔心自己搶了易陽的風頭,但是逐漸發現他並不在意這件事,膽子也就大了起來。
索性一些瑣碎的事情,對內的事情,便由她去解決了,而一些需要協調外部,比如跟學生會啊,某些社團打交道的活,對她來說相當棘手,對易陽來說卻可能是幾個電話的事情。
如此一來,經管大二1班逐漸也就形成了易陽主外,羅姿帛主內的形式。
兩人都對自己的位置十分滿意。
易陽樂得清閒,而羅姿帛一面享受著跟班上的同學打成一片的快樂,另一面則在豐富的活動中不斷充實自我。
這件事可以稍微放一放。
易陽這段時間經常往康新家裡跑。
自之前去過康新家以後,康歡喜便時常在她爸爸面前唸叨諸如:“易陽哥哥什麼時候來家裡做客啊……”之類的問題。
康新有些好笑,也有些無奈,算是某種層次上有求於易陽,於是邀請他來家裡做客的頻率也就多了。
當然,對於康新這樣的人物來說,自然不可能僅僅因為“女兒喜歡”這樣荒唐的原因就經常邀請一個學生來家裡做客了。
他是起了一定程度的愛才之心。
對於他來說,前大半輩子該享受的東西都享受了,體驗過站在金融帝國的巔峰揮斥方遒的快感,反而便不會在意一些物質上的東西。
他更願意單純地看人。
在他眼中,易陽是一個很有趣的年輕人。
關於他投資馬文武的案例自然是知道的,無論其中是不是有運氣的成分,有一點毋庸置疑,那筆投資是十分成功的,哪怕放在一些成熟的天使投資人那裡,也要算是不錯的戰果了。
而單單看事蹟,還不能看出這個年輕人的有趣之處,最近一段時間,他很喜歡邀請易陽來家裡喝茶,順便聊一聊真正的國家大事。
“在我們那個年代,讀大學跟現在還是有些區別的。”康新給自己倒了一杯茶,笑著說:“我們那個年代,上了大學的青年,會有一種奇妙的使命感,這麼說你可能感受不太直觀,怎麼說呢……就是,會覺得,自己真的是引領時代前進的一群人。”
“那個年代上了大學的年輕人,眼睛裡是有光的。”
“有一種為家國學習的使命感,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頓了頓,康新微微嘆了口氣:“我見證了很多大學生的樣子,這種自我認知,逐漸地消失了。”
易陽也微微嘆了口氣,其中的原因自然是方方面面,遠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楚的,康新並沒有打算在這個話題上過多停留。
每個時代都有屬於那個時代的問題,一直盯著問題看,不免成了抱怨,這種事情不適合他們來做的。
“我聽說了,校園共享單車的專案……是你提出來的?”康新隨口問了一句。
易陽點點頭,笑了笑,說:“算是吧,之前也做過一個調研報告。”
康新點點頭:“不錯的想法……雖然不知道到底能不能成功。”
易陽知道,馬文武在尋找投資的時候遇到了瓶頸,在外賣的專案上算是順風順水,憑藉著體驗極佳的平臺應用,以及投資人的錢作為補貼,快速搶佔市場,連明毫基金都有投資的意象。
但是在子公司專案校單車的融資上,就遇到了阻力。
易陽知道這是很合理的,畢竟歷史上真正的共享單車,一開始真的是“共享”,由戴威發起,模式是學生們將自己的腳踏車共享出來,只要貢獻了自己的腳踏車,就能使用他人的腳踏車。
這種模式跟後來的“共享單車”是有很大差別的。
換而言之,校單車版本的共享單車是沒有被驗證過的,所以自然投資人會十分謹慎了。
易陽不在意地說:“其實也很好驗證,馬文武已經計劃先在東海大學進行第一波試點。”
“年輕人有想法,有行動力和執行力,我還是比較看好你們的,只是一些問題你們要提前考慮,解決,比如單車的回收問題,如果有人要將單車騎到學校外面去這一類的情況……”
易陽不在意地笑笑:“這些問題其實很好解決,在單車上裝上定位模組,因為要騎單車,是有限制的,積分或者信譽分的形式吧,需要實名認證為本校的學生,違規停放或者騎出校外等等行為,都會扣減信譽分,最終被拉入黑名單,無法解鎖單車。”